誓 _ 漢語字典

【拚音】 shì

【筆畫】 14

【部首】

【五筆】 rryf

【注解】


shì
當眾或共同表示決心,依照說的話實行:誓師。誓詞。誓願。誓死。
表示決心的話:發誓。宣誓。立誓。

筆畫數:14;
部首:言;
筆順編號:12133124111251

(橫:1 ,豎:2 ,撇:3 ,捺:4 ,折:5)提為橫,點為捺,豎勾為豎,橫折為折,豎提為豎。

【詳解】


shì
【動】
(形聲。從言,折聲。本義:發誓;立誓)
同本義〖swear〗
誓,以言約束也。——《說文》。段注:“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
約信曰誓。——《禮記·曲禮》
予誓,告汝誓命。——《書·甘誓》。注:“要信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衛風·氓》
司射西麵誓之。——《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終待說山盟海誓。——趙長卿《賀新郎》
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為誓與城為殉。——清·全祖望《梅花嶺記》
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又如:誓誌(發誓立誌);誓死不貳(發誓至死不變心);誓辭(立誓的言辭);誓戒(誓約警戒);誓劍(對著劍發誓;皇帝贈與出巡大臣的寶劍,即後世所稱的“上方寶劍”);誓書鐵券(即“丹書鐵券”。古代帝王頒賜功臣的享有免罪等特權的證件)
接受爵位〖acceptarankofnobility〗
凡諸侯之適子,誓於天下,攝其君,則下其君之禮一等。——《周禮》
告誡;告知〖warn;tell〗
司射西麵誓之曰:“公射大候,大夫射參,士射幹。”——《儀禮·大射儀》。注:“猶告也。”
惟君有黼裘以誓省。——《禮記·玉藻》。疏:“告勑也。”
〖五戒〗一日誓,用之於軍旅。——《周禮·秋官·士師》
又如:誓戒(約束警戒);誓民(告戒吏民);誓眾(告誡眾人)
銘刻;牢記〖engraveonone'smind;keepfirmlyinmind〗。如:誓肌(刻骨銘心)


shì
【名】
指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所訂立的誓約;盟約;誓言〖oathofalliance;oath;pledge〗
張陳背誓。——曹植《五帝誅》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傳·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誓令(誓言與命令);誓信(盟約);誓書(盟約);誓章(記載有誓詞的文件);誓要(約盟,盟誓)
古代告誡將士的言辭〖warning;admonition〗。如:《湯哲》、《泰誓》、《秦誓》

shì
【形】
謹慎〖prudent〗
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禮記·文王世子》

誓不罷休
shìbùbàxiū
〖swearnottostop〗發誓不達目的決不甘休,表示具有堅定的決心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誓詞
shìcí
〖oath〗起誓的言詞,誓言
入黨誓詞
誓師
shìshī
〖arallytopledgeresolutionbeforegoingtowar〗∶出征前統帥向戰士宣布作戰意義,表示決心
(武王)躬擐甲胄,以伐無道而討不義,誓師牧野,以踐天子之位。——《淮南子·要略》
〖takeamasspledge〗∶泛指群眾集會莊嚴地表示決心
誓師大會
誓死
shìsǐ
〖daretodie;pledgeone'slife〗立下誓願,表示至死不變
闖王明白大家都誓死跟隨他到鄖陽山中,深深感動。——姚雪垠《李自成》
誓死不二
shìsǐbù'èr
〖sweartobeloyalforever;sweartodieratherthansubmit〗立誌至死不生二心。形容意誌堅定專一
誓死不屈
shìsǐbùqū
〖sweartodierefusingtoyield〗寧死都不屈服,形容很有氣節
誓同生死
shìtóngshēngsǐ
〖pledgetoliveanddietogether〗立誌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誓願
shìyuàn
〖unyieldingdesire〗立誓時表示的心願
誓約
shìyuē
〖vow〗宣誓時訂下的必須遵守的條文
忠於誓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