㣈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38C8 CJK 擴展A區

⼱ 部

16 畫

13 畫

左右結構

5513325255133252

si3

U+38C8

E3A388

VBVNB

XGRH06 XRMH98 XGRH86

㣈字概述

〔㣈〕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㣈〕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㣇㣇)組成。

〔㣈〕字倉頡碼是VBVNB,五筆是XGRH06 XRMH98 XGRH86

〔㣈〕字統一碼UNICODE是U+38C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擴展A區),十進製:14536,UTF8:E3A388

㣈的意思

sì ㄙˋ

基本解釋

㣇屬。《説文•㣇部》:“㣈,㣇屬。”又“㣇,脩豪獸,一曰河內名豕也。”

豕聲。《玉篇•㣇部》:“㣈,豕聲也。”

鼠名。《廣韻•至韻》:“㣈,鼠名。”

通“”。遂,於是。《説文•㣇部》:“㣈,㣇屬。《虞書》曰:‘㣈類於上帝’。”段玉裁注:“壁中文作㣈,乃肆之叚借字也。”按:今《書•舜典》作“肆類於上帝”,《史記•五帝本紀》作“”。

㣈字的翻譯

a kind of animal, a kind of rat, (interchangeable 肆) extremely; excessively; reckless; without restraint, to exhaust

シ 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