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字概述
〔埴〕字拚音是(zh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埴〕字結構是左右結構。
〔埴〕字五筆是FXHN。
〔埴〕字統一碼UNICODE是U+2F85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S),十進製:194643,UTF8:F0AFA193。
埴的意思
埴 zhí ㄓˊ
基本解釋
①黏土。《説文•土部》:“埴,黏土也。”《釋名•釋地》:“土黃而細密曰埴。埴,膱也,黏胒如脂之膱也。”
②泥土;土地。《法言•修身》:“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
詳細解釋
名詞
1.細膩的黃粘土。
埴,黏土也。從土,直聲。 《說文》厥土赤埴墳。 《書 · 禹貢》博埴之工二。 《考工記》我善治埴。 《莊子 · 馬蹄》若璽之抑埴。 《淮南子 · 齊俗》桴木負埴,載流於。 《湘源二妃廟碑》
yellow clay;
2.土地。
埴索塗,冥行而己矣。 《法言 · 修身》
earth;
埴的國語辭典解釋
埴 zhí ㄓˊ
詳細解釋
名
1.黏土。
《書經 · 禹貢》:“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荀子 · 性惡》:“故陶人埏埴而為器,然則器生於工人之偽,非故生於人之性也。”
2.土地。
漢 · 揚雄《法言 · 修身》:“擿埴索塗,冥行而已。”
埴的兩岸詞典解釋
埴字的翻譯
soil with large clay content
argile, argileux, objet d'argile, statuette, poterie, façonner en arg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