寘字的意思和解釋

寘

zhì

⼧部 共13畫 上下結構 U+2F86E CJK CJK-CIS

⼧ 部

13 畫

10 畫

上下結構

4451225111134

zhì

U+2F86E

F0AFA1AE

PXHW

寘字概述

〔寘〕字拚音是(zh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寘〕字結構是上下結構

〔寘〕字五筆是PXHW

〔寘〕字統一碼UNICODE是U+2F86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S),十進製:194670,UTF8:F0AFA1AE

寘的意思

寘 zhì ㄓˋ

基本解釋

同“”。

詳細解釋

動詞

安排,放置。

,置也。 《說文新附》於叢棘。 《易 · 坎卦》坎坎伐檀兮,之河之幹兮。 《詩 · 魏風 · 伐檀》薑氏於城潁。 《左傳 · 隱公元年》彼周行。 《詩 · 周南 · 卷耳》凡害人者,之圜土。 《周禮 · 秋官 · 大司寇》

寘懷(放在心上);寘身(安身;存身)

place;

寘的國語辭典解釋

寘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1.安置、放置。

《詩經 · 小雅 · 穀風》:“將恐將懼,寘予於懷。”

2.棄置、廢止。

《左傳 · 隱公元年》:“遂寘薑氏於城穎。”

3.盡出。

《左傳 · 昭公三十一年》:“貪冒之民將寘力焉。”

4.滿。

漢 · 揚雄《太玄經 · 卷三 · 法》:“繘陸陸,缾寘腹,井潢洋,終不得食。”

寘的兩岸詞典解釋

寘 zhì ㄓˋ

詳細解釋

1.《書》放置;安置。

將恐將懼,寘予於懷(《詩經‧小雅‧穀風》)。

2.《書》棄置;廢棄。

遂寘薑氏於城穎(《左傳‧隱公元年》)。

3.《書》遺留。

舜重之以明德,寘德於遂(《左傳‧昭公八年》)。

寘字的翻譯

put aside, put down; discard

ablegen, ausschalten

mis de côté, à l'éc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