蓱字的意思和解釋

蓱

píng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2F9A8 CJK CJK-CIS

⺾ 部

12 畫

9 畫

上下結構

122441431132

píng

U+2F9A8

F0AFA6A8

AITF

蓱字概述

〔蓱〕字拚音是(pí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蓱〕字結構是上下結構

〔蓱〕字五筆是AITF

〔蓱〕字統一碼UNICODE是U+2F9A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CIS),十進製:194984,UTF8:F0AFA6A8

蓱的意思

蓱 píng ㄆㄧㄥˊ

基本解釋

古同“”,浮萍:“~始生”。

古代對雨神“蓱翳”的省稱:“~號起雨,何以興之?”

蓱的國語辭典解釋

蓱 píng ㄆㄧㄥˊ

詳細解釋

1.同“”。

2.一種蒿類植物。

南朝宋 ·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之七:“自從食蓱來,唯見今日美。”

3.雨神屏翳的簡稱。

《楚辭 · 屈原 · 天問》:“蓱號起雨,何以興之?”

蓱的兩岸詞典解釋

蓱 píng ㄆㄧㄥˊ

詳細解釋

1.植物名。一年生小草本。浮生在水麵,葉呈青色,倒卵形或長橢圓形,小而扁平,須根長在葉子下麵,下垂於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全草可以做飼料,也可以做藥材。同“”。

2.一種蒿類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