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字的意思和解釋
伊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4F0A CJK 基本漢字
伊字概述
〔伊〕字拚音是(y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伊〕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亻尹)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伊〕字倉頡碼是OSK,五筆是WVTT,四角碼是2725.7。
〔伊〕字統一碼UNICODE是U+4F0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234,UTF8:E4BC8A。
〔伊〕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伊的意思
伊 yī ㄧ
基本解釋
①彼,他,她。~說。~人(那個人,多指女性)。
②文言助詞。下車~始。~誰之力?~於胡底(到什麽地步為止,不堪設想的意思)。
③姓。
詳細解釋
代詞
1.會意。從人,從尹。尹,治理。合起來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後假借為那。
2.表示遠指,相當於“那”。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 · 秦風 · 蒹葭》。箋:“伊,當作繄,猶是也。”
that;
薛蟠因伊倔強,將酒照臉潑去。 《紅樓夢》江家我顧伊, 庾家伊顧我。 《世說新語》吾見張時,伊已六十。 《南史》
伊行(她那裏;他們);伊曹(彼輩,他們);伊儔(彼輩,其類);伊拉(方言。他們)
he; she;
4.表示第二人稱,相當於“你”。
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世說新語》我這裏吐膽傾心說與伊,難道你不解其中意。 佚名《馬陵道》
伊咱(你);伊行(你這裏;你們);伊家(你)
you;
動詞
◎表示判斷,常與“匪”連用,相當於“卻是”、“即是”。
匪莪伊蒿。 《詩 · 小雅 · 蓼莪》昔衛鞅因景監以見,有識知其不終。今得臣舉者,匪榮伊辱。 《後漢書》
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榮伊辱;匪愚伊耄。
be;
語氣詞
1.語助詞。用於句中,無義。
旨酒既清,嘉薦伊脯。 《儀禮》
2.發語詞,無義。
伊何(為何,為什麽);伊誰(誰,何人)
3.通“繄”。是。
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詩 · 豳風 · 東山》。箋:“伊,當作繄。”我這懷矣,自詒伊阻。 《詩 · 邶風 · 雄雉》
yes;
名詞
1.伊水 。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伏山,後入洛河。
伊川(伊水流域)
Yi River;
2.伊朗的簡稱 。
兩伊(伊朗、伊拉克)戰爭。
Iran;
3.伊拉克的簡稱。
Irag;
伊的國語辭典解釋
伊 yī ㄧ
詳細解釋
代
《詩經 · 秦風 · 蒹葭》:“所謂伊人,在水 一方。”宋 · 柳永《蝶戀花 · 佇倚危樓風細細》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你”。
《董西廂 · 卷七》:“我於伊誌誠沒倦怠,你於我堅心莫更改。”元 · 佚名《馬陵道 · 第三折》:“我這裏吐膽傾心說與伊,難道你不解其中意。”
動
◎表示肯定,相當於“是”。
《詩經 · 小雅 ·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後漢書 · 卷七八 · 宦者傳 · 孫程傳》:“昔衛鞅因景監以見,有識知其不終。今得臣舉者,匪榮伊辱。”
助
1.發語詞,無義。
《詩經 · 邶風 · 穀風》:“不念昔者,伊餘來塈。”《文選 · 陸機 · 文賦》:“伊茲事之可樂,固聖賢之所欽。”
2.文言助詞,表示“剛剛”的意思。
就職伊始、開幕伊始。
名
◎姓。如商朝有伊尹。
伊字的翻譯
third person pronoun; he, she, this, that
Irak (Kurzform) (S), er, sie es (Taiwanisch) (Präp), Yi (Eig, Fam)
il, elle, ce, cet, cette
イ かれ これ た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