伥字的意思和解釋

chāng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4F25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6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23154

chāng

coeng1

2223

U+4F25

E4BCA5

OPO

WTAY

倀

伥字概述

〔伥〕字拚音是(chā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伥〕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亻長)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伥〕字倉頡碼是OPO,五筆是WTAY,四角碼是2223

〔伥〕字統一碼UNICODE是U+4F2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261,UTF8:E4BCA5

〔伥〕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伥的意思

chāng ㄔㄤ

基本解釋

〔~~〕迷茫不知所措的樣子。

古代傳說中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助虎傷人。~鬼。為虎作~(喻幫惡人作惡)。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人,長聲。本義:狂。

2.同本義。

倀,狂也。俗字作猖。 《說文》何桀糾之昌披兮。(以昌為之。) 《離騷》號為“倀子”。 《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倀,狂。”

madness; mania;

3.迷信傳說中的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的鬼,這種鬼引導老虎咬別的人 。

為虎作倀。

traditional ghost who was devoured by tiger;

4.舊指為盜賊察情探路的人。也指助紂為虐的惡人。

其為響馬賊之倀無疑。 清 · 酉陽《女盜俠傳》

spy;

動詞

無所適從。又稱倀倀 人無法則倀倀然。——《荀子·修身》

not know what course to take;

伥字的翻譯

ghost of one devoured by tiger

(selon la légende, homme devenu démon après avoir été dévoré par un tigre et l'aidant à s'attaquer aux autres hom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