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4FD8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9 畫

7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23443521

fu1

2224.7

U+4FD8

E4BF98

OBND

WEBG

俘字概述

〔俘〕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俘〕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亻孚)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俘〕字倉頡碼是OBND,五筆是WEBG,四角碼是2224.7

〔俘〕字統一碼UNICODE是U+4FD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440,UTF8:E4BF98

〔俘〕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俘的意思

fú ㄈㄨˊ

基本解釋

打仗時被擒的敵人。~虜。戰~。遣~。

打仗時擒住敵人。~獲。被~。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人,孚( fú )聲。本義:俘獲。

2.同本義。

,軍所獲也。 《說文》以為聝。 《春秋傳》。按,死者取左耳為聝,生者為俘。,取也。 《爾雅》。李注:“囚敵曰俘。”二百五十人。 《左傳 · 宣公二年》

生俘(活捉);俘斬(俘獲斬首);俘係(俘獲拴縛);俘執(俘獲擒捉);俘敵數千。

capture; take prisoner;

3.繳獲;指用戰爭手段獲取對方土地或物質等。

厥寶玉。 《書 · 湯誓》我王官。 《左傳 · 成公十三年》

俘劫(侵犯掠奪);俘邑(在戰爭中獲取,因而對其有所有權的城邑)

take; get;

名詞

1.俘虜。

夷不亂華,不幹盟。 《左傳 · 定公十年》

傷俘(受傷的俘虜);戰俘(戰爭中捉住的敵人)

captive;

2.通“”。珍貴之物。

齊人來歸 衛 《左傳 · 莊公六年經》

valuable article;

俘的國語辭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作戰時所擒獲的敵人。

《左傳 · 僖公二十八年》:“丁未,獻楚俘於王,駟介百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孔子家語 · 卷一 · 相魯》:“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

俘虜。

擄獲。

《左傳 · 成公十三年》:“俘我王官,翦我羈馬。”《明史 · 卷一 · 太祖本紀一》:“元將徹裏不花憚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賞。”

俘的兩岸詞典解釋

fú ㄈㄨˊ

詳細解釋

1.戰爭時抓到的敵軍。

戰俘、遣俘。

2.擄獲;抓到敵人。

被俘、俘獲。

俘字的翻譯

prisoner of war; take as prisoner

einfangen (V)​, gefangen nehmen (V)

capturer, faire prisonnier, prisonnier

フ とり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