倛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501B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8 畫

左右結構

3212211134

qī,qí,qì

hei1

2428.1

U+501B

E5809B

OTMC

WADW06 WDWY98 WADW86

倛字概述

〔倛〕字拚音是(qī,qí,q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倛〕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亻其)組成。

〔倛〕字倉頡碼是OTMC,五筆是WADW06 WDWY98 WADW86 ,四角碼是2428.1

〔倛〕字統一碼UNICODE是U+501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507,UTF8:E5809B

倛的意思

qī ㄑㄧ

基本解釋

古代打鬼驅疫時用的麵具。《字彙•人部》:“倛,韓昌黎曰:‘四目方相,兩目為倛。’”《荀子•非相》:“仲尼之狀,麵如蒙倛。”楊倞注:“倛,方相也。”《子華子•大道》:“蒙之以倛首,則見之者,棄之而走。”

同“”。欺詐。《集韻•之韻》:“欺,《説文》:‘詐欺也。’或作倛。”

祈雨用的土偶人。《集韻•之韻》:“倛,淮南祈雨土偶人曰倛。”

qì ㄑㄧˋ

基本解釋

〔倛儗〕遲疑不前。《玉篇•人部》:“倛,倛儗,不行。”《類篇•人部》:“倛,倛儗,不前。”

倛的越南字釋義

同“”。

倛的國語辭典解釋

qī ㄑㄧ

詳細解釋

古代方相驅除疫鬼時所蒙的熊皮麵具。

《荀子 · 非相》:“仲尼之狀,麵如蒙倛。”唐 · 楊倞 · 注:“倛,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倛。”

倛的兩岸詞典解釋

qī ㄑㄧ

詳細解釋

《書》古代驅除疫鬼時用的熊皮麵具。

毛嬙、西施,天下之至姣也,衣之以皮倛,則見者皆走(《慎子‧威德》)。

倛字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