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字的意思和解釋

ào áo

⺅部 共12畫 左中右結構 U+50B2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10 畫

左中右結構

形聲字

321121533134

ào,áo

ngou6

2824.0

U+50B2

E582B2

OGSK

WGQT

傲字概述

〔傲〕字拚音是(ào,á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傲〕字結構是左中右結構,可拆解為(⿰亻敖)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傲〕字倉頡碼是OGSK,五筆是WGQT,四角碼是2824.0

〔傲〕字統一碼UNICODE是U+50B2,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658,UTF8:E582B2

〔傲〕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傲的意思

ào ㄠˋ

基本解釋

自高自大。驕~。~岸(形容性格高傲)。~骨。~慢(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視。高~。孤~。

藐視,不屈。~然。~霜鬥雪。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人,敖聲。本義:驕傲;傲慢無理。

2.同本義。

,倨也。 《說文》

proud; arrogant;

3.經傳以敖為之。

凡視上於麵則敖。 《禮記 · 曲禮》彼交匪敖。 《詩 · 小雅 · 桑柔》不吳不敖。 《詩 · 周頌 · 絲衣》敖而無足數者。 《史記 · 遊俠傳》執幣, 《左傳 · 文公九年》齊音辟喬誌。 《禮記 · 樂記》救世之士哉。 《莊子 · 天下》弟敬愛兄謂之悌,反悌為 《賈子道術》令尹甚而好兵,子必謹敬。 《韓非子 · 內儲說下》不可長,欲不可縱。 魏征《十三斬不克終疏》

傲兀(高傲不屈的樣子);傲睨(傲然睨視,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態。

4.急躁。

不問而告謂之 《荀子 · 勸學》

irrascible; irritable; impatient;

動詞

傲慢而輕視。

民慕其利而其罪。 《韓非子 · 六反》恃才物。 《南史 · 蕭子顯傳》

傲俗(蔑視俗人);傲上(對上倨傲)

despise;

傲的國語辭典解釋

ào ㄠˋ

詳細解釋

1.倨慢。

驕傲、傲慢。

2.不屈服的。

傲骨、傲氣。

輕視、不尊敬。

《呂氏春秋 · 士容論 · 士容》:“傲小物而誌屬於大,似無勇而未可恐。”唐 · 韓愈《祭鱷魚文》:“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避之。”

急躁。

《荀子 · 勸學》:“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管子 · 乘馬》:“是故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傲的兩岸詞典解釋

ào ㄠˋ

詳細解釋

1.驕傲;傲慢。

倨傲、高傲。

2.不屈服。

傲骨、傲氣。

3.輕視;藐視。

恃才傲物、傲世輕才。

4.姓。

傲字的翻譯

proud, haughty, overbearing

orgueilleux, fier, braver, défier

ゴウ おごる あなど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