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字的意思和解釋
兀
⼉部 共3畫 上下結構 U+5140 CJK 基本漢字
兀字概述
〔兀〕字拚音是(wù),部首是⼉部,總筆數是3畫。
〔兀〕字結構是上下結構,造字法是會意字。
〔兀〕字倉頡碼是MU,五筆是GQV,四角碼是1021.0。
〔兀〕字統一碼UNICODE是U+514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800,UTF8:E58580。
〔兀〕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兀的意思
兀 wù ㄨˋ
基本解釋
①高而上平,形容禿山,泛指禿。~鷲。“蜀山~,阿房出。”
②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樣子;b。突然;c。昏沉無知的樣子)。突~。
③中國元曲中用作發語詞。~那。~的( dì )(a。這,這個;b。怎麽,怎的;c。突然)。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指事。從一,在人上。人頭上一橫,表示高平。本義:高聳特出的樣子。
2.同本義。
兀,高而上平也。 《說文》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兀岸(直聳挺拔);兀嶁(險峻)
towering and level;
3.光禿(如毛發)的。
蜀山兀。 唐 · 杜牧《阿房宮賦》
兀首(頭發脫落)
bald;
4.茫然無知。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天。 柳宗元《讀書》
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癡呆)
utterly ignorant;
5.不夠穩定 。
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unstable;
6.獨立。
焉有翡翠橫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清 · 吳從先《金小品傳》
independent;
7.昏沉 。
兀兀騰騰(昏昏沉沉)
dazed;
動詞
◎動搖,搖晃 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後漢書》
shake;
副詞
1.還;仍然;到目前依舊 。
兀子(仍然;還);兀自(兀子。還,仍然)
still;
2.筆挺地 。
兀坐(端坐)
upright;
代詞
1.這,那 。
兀是誰(那是誰;這是哪一位);兀底(這;這個);兀得(這個;這)
this; that;
2.[名]∶姓。
3.另見 wū。
兀的古壯字釋義
兀
◎讀音ek。[~ 𤘢]牛軛。
兀的國語辭典解釋
兀 wù ㄨˋ
詳細解釋
形
1.高聳特立。
唐 · 劉禹錫《九華山歌》:“君不見敬亭之山黃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
2.光禿。
唐 · 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兀鷹。
副
1.尚、仍、還。
《水滸傳 · 第九一回》:“黑旋風李逵兀是火剌剌的隻顧砍殺。”
2.渾然無知的樣子。
《文選 · 陸機 · 文賦》:“兀若枯木,豁若涸流。”唐 · 李白《月下獨酌》詩四首之三:“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3.不安的樣子。
漢 · 傅毅《舞賦》:“兀動赴度,指顧應聲。”
兀兀難安。
動
◎動搖、飄蕩。
《後漢書 · 卷七四下 · 袁紹傳》:“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宋 · 蘇軾《好事近 · 湖上雨晴時》詞:“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綴
◎加在代詞前形成複詞。
兀那、兀誰。
兀字的翻譯
to cut off the feet
glatzköpfig (Adj), kahl (Adj), nackt (Adj), nüchtern (Adj), aufragen (Adv), hervorragen (Adv), hochragen (Adv), Wu (Eig, Fam)
haut plateau, (exclamation)
コツ ゴツ ゴ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