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字的意思和解釋
冰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51B0 CJK 基本漢字
冰字概述
〔冰〕字拚音是(bīng,ní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冰〕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冫水)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冰〕字倉頡碼是IME,五筆是UIY,四角碼是3213.0。
〔冰〕字統一碼UNICODE是U+51B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912,UTF8:E586B0。
〔冰〕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冰的意思
冰 bīng ㄅㄧㄥ
基本解釋
①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塊。~淩。~箱。~窖。~雕。~封。~球。~鎮。~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淇淋。
②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糖。~晶石。
③使人感到寒冷。~手~腳。
④用冰貼近東西使其變涼。把汽水~上。
⑤潔白明徹。~綃。~心。~清玉潔。~肌玉骨(a。形容婦女的皮膚;b。形容梅花的高潔)。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從仌,從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後,體積增大,表麵上漲(上拱)形。《說文》:“凍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變成。從“仌”從“水”的會意字,於是“仌”就專用作部首。本義:水凍結而成的固體。
2.同本義。
冰,水堅也。 《說文》履霜堅冰至。 《易 · 坤》迨冰未泮。 《詩 · 邶風 · 匏有苦葉》冰者,陰之盛而水滯者也。 《漢書 · 五行誌》冰,水為之。 《荀子 · 勸學》冰解而凍釋。 《管子 · 五行》公徒釋甲,執冰而踞。 《左傳 · 昭公二十五年》
冰扳(冰鎮);冰麝(冰片與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樣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潔,並無苟且之事);冰輪(比喻月亮)
ice;
3.冰人,即媒人 。
冰議(指嫁娶之事);冰語(媒人的話);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go-between; match-maker;
4.姓。
動詞
1.結冰,凍結。
水始冰,地始凍。 《禮記 · 月令》
freeze; ice over;
2.把東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變涼 。
把兩瓶汽水冰一冰。
ice;
3.使感到極冷。
風月冰人別是鄉。 楊萬裏《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聞鶯》
這水冰手。
feel cold;
形容詞
1.冷,涼 。
冰食(冷食);冰甃(指寒涼的水井);冰澈(寒涼清澈)
cold;
2.結晶成固體的,成結晶形的 。
冰糖。
crystal;
3.清白,晶瑩。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冰操(廉潔的操行)
clear;
冰的國語辭典解釋
冰 bīng ㄅㄧㄥ
詳細解釋
名
1.水在攝氏零度以下所凝結成的固體。
《文選˙陸機˙苦寒行》:“凝冰結重澗,積雪被長巒。”《紅樓夢 · 第六四回》:“因寶玉素昔秉賦柔脆,雖暑月不敢用冰,隻以新汲井水將茶連壺浸在盆內,不時更換,取其涼意而已。”
2.姓。如明代有冰如鑒。
動
1.使用冰塊或利用冰箱以防腐或減低溫度。
把這塊肉冰起來。
2.比喻受人冷淡、不加注意,或不受重用。
他被冰了許多年,現在才受重用。
形
1.寒冷。
冰涼、冰冷。
2.清高的、純潔的。
冰心。
3.白嫩如冰的。
冰肌、冰膚。
4.冷酷、沒感情。
她的態度很冰,很難應付。
冰的兩岸詞典解釋
冰 bīng ㄅㄧㄥ
詳細解釋
1.水在0℃以下所凝結成的固體。
結冰、冰霜。
2.形容感覺溫度非常低。
冰涼的飲料、泳池的水很冰,弟弟怕冷不敢下水。
3.使用冷凍設備或冰涼的物品,來降低溫度,以保持物品新鮮。
冰過的啤酒好喝、買回來的魚要冰起來,才可以保持新鮮。
4.形容清高、潔白。
冰心、冰清、冰肌玉膚。
5.比喻非常不熱情;冷酷。
他的態度很冰,令人難以親近。
6.像冰一樣的。
冰片、冰糖。
7.姓。
冰字的翻譯
ice; ice-cold
Eis (S), einfrieren (V), mit Eis kühlen (V)
ヒョウ ギョウ ゴウ こお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