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字的意思和解釋
刳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5233 CJK 基本漢字
刳字概述
〔刳〕字拚音是(kū,kōu),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刳〕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誇刂)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刳〕字倉頡碼是KSLN,五筆是DFNJ,四角碼是4220.0。
〔刳〕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3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043,UTF8:E588B3。
〔刳〕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刳的意思
刳 kū ㄎㄨ
基本解釋
◎從中間破開再挖空。~木為舟。~心(道教指澄清內心的雜念)。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刀,誇聲。本義:剖,剖開。
2.同本義。
刳,判也。 《說文》刲之刳之。 《禮記 · 內則》刳剔孕婦。 《偽泰誓》引刀自刳其腹。 王充《論衡》
刳割(剖割);刳木(剖鑿大木,使其中空);刳肝(剖挖肝髒);刳胎(剖割孕婦胎兒)
cut open;
3.挖,挖空。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易 · 係辭下》
刳心(挖出心髒);刳腔(挖空的腹腔)
hollow out;
4.殺,割。
刳白馬而盟。 《史記 · 蘇秦列傳》
刳羊(古時外交結盟時殺羊宣誓);刳割(切割)
kill;
5.洗除,消除。
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莊子》
eliminate;
6.遭受殘害。
江東新刳於兵,郡旱,饑民交走死無吊。 唐 · 韓愈《曹成王碑》
cruelly injure;
刳的國語辭典解釋
刳 kū ㄎㄨ
詳細解釋
動
1.剖開。
《莊子 · 山木》:“吾願君刳形去皮,灑心去欲,而遊於無人之野。”《後漢書 · 卷八二 · 方術傳下 · 華佗傳》:“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
2.挖空。
《易經 · 係辭下》:“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刳的兩岸詞典解釋
刳字的翻譯
cut out, dig, rip up, scoop out
ausgraben
fendre, vider
コ コウ ク えぐ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