剋字的意思和解釋

kēi

⺉部 共9畫 半包圍結構 U+524B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 部

9 畫

7 畫

半包圍結構

122513522

kēi,kè

hak1

4221.0

U+524B

E5898B

JULN

DQJK

剋字概述

〔剋〕字拚音是(kēi,kè),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剋〕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克刂)組成。

〔剋〕字倉頡碼是JULN,五筆是DQJK,四角碼是4221.0

〔剋〕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4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067,UTF8:E5898B

〔剋〕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剋的意思

kēi ㄎㄟ

基本解釋

申斥。挨~。

打(人)~架(打架)。

詳細解釋

動詞

1.[口]∶罵,嚴厲地斥責 。

下回來早點,小心頭兒剋你;剋毒(狠毒)

scold; censure;

2.[口]∶打 。

剋架(打架)

beat;

3.另見 kè “

kè ㄎㄜˋ

基本解釋

kè ㄎㄜˋ 見“”。

剋的國語辭典解釋

kè ㄎㄜˋ

詳細解釋

1.戰勝。

《後漢書 · 卷二八上 · 桓譚傳》:“何向而不開,何征而不克。”

2.約束。

《後漢書 · 卷七九 · 儒林傳下 · 周澤傳》:“中元元年,遷黽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歸愛之。”

3.限定、約期。

《後漢書 · 卷四一 · 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克期俱至,無或違者。”元 · 王實甫《西廂記 · 第五本 · 第三折》:“準備筵席茶禮花紅,克日過門者。”

4.剝削。

克扣。

5.傷害。

《西遊記 · 第四十四回》:“皆因命犯華蓋,妨爺克娘。”

嚴苛。

《韓非子 · 外儲說左下》:“西門豹為鄴令,清克潔愨,秋毫之端,無私利也。”

能夠。

《後漢書 · 卷八一 · 獨行傳 · 序》:“或誌剛金石,而克扞於強禦。”

剋的兩岸詞典解釋

kè ㄎㄜˋ

詳細解釋

1.牽製;壓服;克製。

五行相生相克、克星、克夫。

2.《書》能夠。

或誌剛金石,而克扞於強禦(《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序》)。

3.《書》約束。

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歸愛之(《後漢書‧卷七十九‧儒林列傳下‧周澤》)。

kēi ㄎㄟ

詳細解釋

1.《口》打(人);打架。

把牙都克出了血、他倆吵著吵著,竟然還克起來了。

2.《口》罵;訓斥。∥台⃝用“K”替代。

被爸爸狠狠克了幾句。

剋字的翻譯

subdue, overcome; cut down

bändigen, unterwerfen

gronder, battre (frapper)​

コク か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