剮字的意思和解釋

guǎ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526E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8 畫

左右結構

2552525122

guǎ

gwaa2

7220.0

U+526E

E589AE

BBLN

MNMJ

剮字概述

〔剮〕字拚音是(guǎ),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剮〕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咼刂)組成。

〔剮〕字倉頡碼是BBLN,五筆是MNMJ,四角碼是7220.0

〔剮〕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6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102,UTF8:E589AE

剮的意思

guǎ ㄍㄨㄚˇ

基本解釋

割肉離骨。《玉篇•刀部》:“剮,剔肉值〔置〕骨也。”宋梅堯臣《見牧牛人隔江吹笛》:“鄭聲實美好,蠹情如剔剮。”

古代將人慢慢割死的酷刑。又叫“淩遲”。宋佚名《朝野遺記•忠勇》:“粘罕怒遣重兵合攻之,遂擒(石)頳,釘於車上,將剮之。”《古今小説•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張公謀財故殺,屈害平人,依律處斬,加罪淩遲,剮割二舌四十刀,分屍五段。”《紅樓夢》第六十八回:“俗語説:‘拚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剮的國語辭典解釋

guǎ ㄍㄨㄚˇ

詳細解釋

一種古代的刑罰。將人體慢慢削割至死。

《喻世明言 · 卷二六 · 沈小官一鳥害七命》:“黃大保、小保,貪財殺父,不分首從,俱各淩遲處死,剮二百四十刀,分屍五段,梟首示眾。”

千刀萬剮。

剮的兩岸詞典解釋

guǎ ㄍㄨㄚˇ

詳細解釋

1.(用刀)挖割。

剮肉。

2.古代一種殘酷的死刑,把受刑人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

千刀萬剮。

3.被尖銳的東西劃破。

剮破了衣服、車身剮了一道痕。

剮字的翻譯

cut, cut flesh from bones

Fleisch vom Knochen schaben , zu Tode zerstückeln (früher beliebte Todesstrafe in China)​

mettre en pièces

カ 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