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字的意思和解釋

huà huā huò

⺅部 共4畫 左右結構 U+5316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4 畫

2 畫

左右結構

會意字

3235

huà,huā,huò

faa3

2421.0

U+5316

E58C96

OP

WXN

化字概述

〔化〕字拚音是(huà,huā,huò),部首是⺅部,總筆數是4畫

〔化〕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亻𠤎)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化〕字倉頡碼是OP,五筆是WXN,四角碼是2421.0

〔化〕字統一碼UNICODE是U+531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270,UTF8:E58C96

〔化〕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化的意思

huà ㄏㄨㄚˋ

基本解釋

性質或形態改變。變~。分~。僵~。教( jiào )~。熔~。融~。潛移默~。~幹弋為玉帛。。

佛教、道教徒募集財物。~緣。~齋。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後,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醜~。綠~。

習俗,風氣。有傷風~。

特指“化學”~工。~纖。~肥。

詳細解釋

動詞

1.古字為“”。會意。甲骨文,從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變化。本義:變化,改變。

2.同本義。

匕,變也。 《說文》。徐灝曰:“匕化古今字。”知變之道。 《易 · 係辭傳》。虞注:“在陽稱變,在陰稱化,四時變化。” 荀注:“春夏為變,秋冬為化,坤化為物。”和故百物焉。 《禮記 · 樂記》若欲其也。 《周禮 · 柞氏》。注:“猶生也。”狀態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 《荀子 · 正名》。注:“化者改舊形之名。”勝敗若 《國語 · 晉語》。注:“言轉化無常也。”因時而 《呂氏春秋 · 察今》終不能 《史記 · 貨殖列傳》促織。 《聊齋誌異 · 促織》而骨石。 清 · 林覺民《與妻書》

化現(變化);化心(改變其心性);化先(四時變化之始);化治(變化治理)

turn; change;

3.教化。

,教行也。 《說文》。段注:“上匕之而下從匕謂之化。”以禮樂合天地之 《周禮 · 大宗伯》漸也,順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謂之 《荀子 · 七法篇》神則能矣。 《荀子 · 不苟篇》變則 《禮記 · 中庸》淳淳乎純謹畏 《呂氏春秋 · 士容》。注:“教也。”明明求仁義,常恐不能民者,卿大夫意也。 楊惲《報孫會宗書》

化聲(因推行教化而有聲譽);化行(教化播揚於某地);化誨(開導教誨);化雨(比喻善於施教,猶如雨水滋潤植物一樣);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氣(化育之氣);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歸順);化流(德化傳布)

help(a misguided or erring person)to change by education, persuasion,setting an example,etc.;

4.感化;轉變人心。

正月實來我也。 《公羊傳 · 桓公六年》。注:“行過無禮謂之化。”是以聖王製世禦俗,獨於陶鈞之上。 鄒陽《獄中梁王書》

化俗(化民成俗,改善習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順服);化盜(感化盜賊使為良民)

help to change by persuasion;

5.募化。

你去那裏些齋吃。 《西遊記》

化飯(化齋);化布施(即化緣。佛教用語。募化錢糧);化錢(募化錢財);化齋(僧道向人募化齋飯)

collect alms;

6.用火燒 。

化人場(化人廠。即火葬場);火化。

burn up;

7.消化;領會,融會貫通。

學而不,非學也。 楊萬裏《庸言》

化食;食古不化。

digest;

8.死。

同物既無慮,去不複悔。 晉 · 陶淵明《讀山海經》惟君平昔,聰明絕人,今雖去,夫豈無物! 唐 · 劉禹錫《祭柳員外文》

die;

9.消除,去掉。

腥臊。 《韓非子 · 五蠹》

eliminate; get rid of;

名詞

1.習俗,風氣。

敗俗,大亂之道也。 《漢書》

convention; custom;

2.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隨 王羲之《蘭亭集序》

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兒(造化小兒)

Nature;

3.化學 。

數理化。

chemistry;

後綴

1.使成為,使變成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後麵,以構成動詞。

綠化;電氣化;現代化。

-ize; -ify;

2.另見 huā。

huā ㄏㄨㄚ

基本解釋

同“”。

詳細解釋

動詞

1.用掉、耗費。同“” 。

化錢;化工夫。

spend;

2.另見 huà。

化的國語辭典解釋

huà ㄏㄨㄚˋ

詳細解釋

1.改變。

《易經 · 恒卦 · 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淮南子 · 泛論》:“故聖人法與時變,禮與俗化。”

千變萬化、潛移默化。

2.天地生成萬物。

造化、化育。

3.轉移民俗使歸淳厚。

《孟子 · 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文選 · 鄒陽 · 獄中上書自明》:“是以聖王製世禦俗,獨化於陶鈞之上。”

4.死。

《孟子 · 公孫醜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乎?”唐 · 劉禹錫《祭柳員外文》:“惟君平昔,聰明絕人,今雖化去,夫豈無物!”

物化、羽化。

5.物體消融、改變形性。

《韓非子 · 五蠹》:“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

溶化、消化。

6.燒毀。

《西遊記 · 第一三回》:“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佛事已畢,又各安寢。”

火化、焚化。

7.求乞、乞討。

《儒林外史 · 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錢的。”

化緣、募化。

8.置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轉變成某種狀態或性質。

美化、綠化、惡化、電氣化、科學化、現代化。

1.教化。

《文選 · 李密 · 陳情表》:“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唐 · 柳宗元《封建論》:“孟舒、魏尚之術,莫得而施;黃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2.化學的簡稱。

理化、化工。

huā ㄏㄨㄚ

詳細解釋

參見“化子”條。

化的兩岸詞典解釋

huà ㄏㄨㄚˋ

詳細解釋

1.變化;改變。

化名、化裝、化膿、千變萬化。

2.使變化。

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3.風氣;風俗習慣。

文化、有傷風化。

4.感化。

教化、勸化、潛移默化。

5.改變形性。

化凍、熔化、融化。

6.消除;祛除。

消化、化痰止渴。

7.燒。

火化、焚化、燒化。

8.(僧、道)死。

羽化、坐化、物化。

9.請求布施。

化緣、化齋。

10.後綴。置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

美化、綠化、淨化、國際化。

11.指化學。

化工、化肥、理化。

12.姓。

huā ㄏㄨㄚ

詳細解釋

參見【化子】。

化字的翻譯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verändern, verwandeln, umwandeln (V)​, -isierung <Substantivsuffix&gt, auflösen (einer Substanz)​ (V)​, schmelzen (V)

changer, transformer, fondre, digérer, se transformer en imitant un modèle, éduquer, transformer les moeurs, convertir, (suffixe)​ -fier, -iser

カ ケ ガ ばける ばかす かえる かわ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