匼字的意思和解釋
匼
⼕部 共8畫 半包圍結構 U+533C CJK 基本漢字
匼字概述
〔匼〕字拚音是(kē,ē,ǎ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匼〕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匚合)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匼〕字倉頡碼是SOMR,五筆是AWGK,四角碼是7171.6。
〔匼〕字統一碼UNICODE是U+533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308,UTF8:E58CBC。
匼的意思
匼 kē ㄎㄜ
基本解釋
◎〔~匝〕周匝環繞,如“參差樹若插,~~雲如抱。”
詳細解釋
名詞
◎古代的一種頭巾。
晚風爽烏匼。 唐 · 杜甫《戲呈元二十一曹長》
匼匝(周匝;環繞)
scarf; kerchief;
匼的國語辭典解釋
匼 ǎn ㄢˇ
詳細解釋
副
◎參見“匼匝”條。
名
◎烏匼:古代的一種頭巾。
唐 · 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後校熱退晚加小涼穩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晚風爽烏匼,筋力蘇摧折。”
動
◎諂諛迎合。
《舊唐書 · 卷一二五 · 蕭複傳》:“杞對上或諂諛阿匼,複厲言:‘杞詞不正!’”
匼字的翻譯
place in Ruìchéng county, Shānxī; ancient term for a scholar's cap
Kopftuch (S)
encercler, ceindre (littéraire)
アン オン コ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