卮字的意思和解釋

zhī

⺁部 共5畫 半包圍結構 U+536E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5 畫

3 畫

半包圍結構

33155

zhī

zi1

7221.2 7221.7

U+536E

E58DAE

HMSU

RGBV

卮字概述

〔卮〕字拚音是(zh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卮〕字結構是半包圍結構,可拆解為(⿸𠂋㔾)組成。

〔卮〕字倉頡碼是HMSU,五筆是RGBV,四角碼是7221.2 7221.7

〔卮〕字統一碼UNICODE是U+536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358,UTF8:E58DAE

〔卮〕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卮的意思

zhī ㄓ

基本解釋

古代盛酒的器皿。~言(卮不灌酒就空仰著,灌滿酒就傾斜,沒有一成不變的常態,如同說話沒有主見或定見。後常用為對自己著作的謙辭,如《諸子~~》)

古同“”,梔子。

詳細解釋

名詞

1.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四升。

賜之酒。 《史記 · 項羽本紀》

a container for h olding wine;

2.又。

奉卮酒為壽。

3.又。

與半卮酒。

4.又。

卮酒安足辭。

舉卮(舉起酒器)

形容詞

支離的。

言日出,和以天倪。 《莊子 · 寓言》

卮言(支離而無統緒或隨人妄言,既無主見,也無立場的、隨和人意的言論);卮辭(隨和人意,無主見之詞)

incoherent;

卮的國語辭典解釋

zhī ㄓ

詳細解釋

1.古代盛酒的器具。

《史記 · 卷八 · 高祖本紀》:“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宋 · 蘇軾《南鄉子 · 寒雀滿疏籬》詞:“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蹋散芳英落酒卮。”

2.量詞。古代計算酒器所裝液體的單位。相當於“”。

《初刻拍案驚奇 · 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備一卮酒謝夫人。”

卮的兩岸詞典解釋

zhī ㄓ

詳細解釋

1.古代一種圓形的盛酒器皿。

玉卮。

2.量詞。古代用於計算酒器所裝液體。相當於“”。

一卮酒。

卮字的翻譯

measuring cup; wine container

Becher, Kelchglas (S)

シ キ さかず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