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字的意思和解釋
吞
⼝部 共7畫 上下結構 U+541E CJK 基本漢字
吞字概述
〔吞〕字拚音是(tūn,ti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吞〕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天口)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吞〕字倉頡碼是HKR,五筆是GDKF,四角碼是2060.3。
〔吞〕字統一碼UNICODE是U+541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534,UTF8:E5909E。
〔吞〕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吞的意思
吞 tūn ㄊㄨㄣ
基本解釋
①不嚼或不細嚼而咽入。~吐。~咽。~噬。狼~虎咽。氣~山河。忍氣~聲。
②兼並,侵占。~沒( mò )。~並。~蝕。~占。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口,天聲。本義:咽下。
2.同本義。
吞,咽也。 《說文》吞舟大魚也。 《後漢書 · 杜篤傳》注吞長江。 宋 · 範仲淹《嶽陽樓記》與風水相吞吐。 宋 · 蘇軾《石鍾山記》氣吞萬裏如虎。 宋 · 辛棄疾《永遇樂 · 京口北固亭懷古》
吞炭(吞咽火炭毀嗓子);吞舌(閉口結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魚,能吞舟的大魚);吞刀刮腸(喻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氣概豪邁);吞咀(吞食);吞下一條鱔魚。
devor; swallow;
3.吞並,消滅掉。
吞,滅也。 《廣雅》兼有吞周之意。 《戰國策 · 西周策》而交吞揆之。 《楚辭 · 天問》吞二周。 漢 · 賈誼《過秦論》
吞樓(侵吞);吞奪(侵吞掠奪);吞據(吞並,占據);吞聲忍氣(強忍氣憤而不出聲);吞聲忍淚(形容強忍悲傷);吞聲飲恨(抱恨無言);吞哀(隱忍悲傷)
annex;
4.容納。
吞若雲夢者八九。 司馬相如《子虛賦》
contain;
5.忍受。
氣斷聲吞。 《聊齋異 · 促織》
吞恨。
suffer;
形容詞
◎癡呆 燈窗苦吟,寒酸撒吞。——湯顯祖《牡丹亭·腐歎》
dull-witted;
吞的國語辭典解釋
吞 tūn ㄊㄨㄣ
詳細解釋
動
1.不加以咀嚼就整個咽下去。
《晉書 · 卷九五 · 藝術傳 · 單道開傳》:“恒服細石子,一吞數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 · 杜甫《渼陂行》:“鼉作鯨吞不複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吞服藥丸、狼吞虎咽、囫圇吞棗。
2.兼並、消滅。
漢 · 桓寬《鹽鐵論 · 輕重》:“其後彊吞弱 大兼小,並為六國。”《三國演義 · 第三三回》:“袁紹存日,常有吞遼東之心。”
侵吞、獨吞。
3.包含、容納。
《文選 · 陸機 · 辯亡論上》:“喟然有吞江滸之誌,一宇宙之氣。”宋 · 範仲淹《嶽陽樓記》:“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氣吞山河。
名
◎姓。如漢代有吞景雲。
吞的兩岸詞典解釋
吞字的翻譯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einnehmen, ergreifen , hinunterschlucken, verschlucke , Tun (Eig, Fam)
avaler, dévorer, accaparer
ドン トン テン の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