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字的意思和解釋

wèi mèi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5473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8 畫

5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25111234

wèi,mèi

mei6

6509.0

U+5473

E591B3

RJD

KFIY06 KFY98 KFIY86

𠰌

味字概述

〔味〕字拚音是(wèi,mè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味〕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未)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味〕字倉頡碼是RJD,五筆是KFIY06 KFY98 KFIY86 ,四角碼是6509.0

〔味〕字統一碼UNICODE是U+547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619,UTF8:E591B3

〔味〕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味的意思

wèi ㄨㄟˋ

基本解釋

舌頭嚐東西所得到的感覺。~覺。~道(亦指興趣)。滋~。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香~兒。

情趣。趣~。興~。意~。津津有~。

體會,研究。體~。耐人尋~。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藥。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口,未聲。本義:滋味。

2.同本義。

,滋也。 《說文》以五五穀五藥養其病。 《周禮 · 疾醫》者,氣之父母也。 《鶡冠子 · 泰錄》六和十二食。 《禮記 · 禮運》一鑊之 《呂氏春秋 · 察今》皆苦。 明 ·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味亦苦。味苦而微辛。

味如嚼蠟(比喻詩文枯燥,讀後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猶胃口。指食欲);味欲(對美味的嗜好);口味(飲食品的滋味)

taste;

3.食物。

食不二,坐不重席。 《韓非子》

food;

4.體味;體會 。

味精(體味精深)

savor;

5.佛教語。六塵之一 。

味塵(佛教謂六塵之一。謂飲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貪欲而汙真性,故謂味塵)

one of sensual pleasure;

6.旨趣;意義 。

情味(情調意味);韻味(含蓄的意味);味況(情味和情狀);味外味(文字言辭之外的意境、情味)

tone;

7.氣味 。

茉莉花的香味。

smell; odor;

動詞

1.辨別滋味;品嚐 。

品味(品嚐);味賞(玩味欣賞)

distinguish the flavour of;

2.用心通過閱讀和思考、觀察和實驗求得知識 。

味覽(用心細覽)

study;

量詞

——用於中藥配方藥物的一種為一味加入幾味祛風的藥。——《儒林外史》

味的國語辭典解釋

wèi ㄨㄟˋ

詳細解釋

1.舌頭嚐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孫子 · 勢》:“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嚐也。”

食不知味、酸、甜、苦、辣、鹹稱為五味。

2.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

香味、怪味、臭味。

3.感受、旨趣、意義。

南朝梁 · 劉勰《文心雕龍 · 宗經》:“是以往者雖舊,餘味日新。”《紅樓夢 · 第一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趣味、禪味。

4.量詞。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

《左傳 · 哀公元年》:“昔闔盧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儒林外史 · 第一一回》:“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袪風的藥。”

菜五味、藥八味。

5.菜肴。

《後漢書 · 卷一 · 光武帝紀下》:“往年已敕郡國,異味不得有所獻禦,今猶未止,非徒有豫養尊擇之勞。”

山珍海味。

1.品嚐。

《荀子 · 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葷,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

2.研究、體察。

《文選 · 班固 · 答賓戲》:“委命供己,味道之腴。”《三國誌 · 卷四五 · 蜀書 · 楊戲傳》:“抗誌存義,味覽典文。”

玩味、耐人尋味。

味的兩岸詞典解釋

wèi ㄨㄟˋ

詳細解釋

1.舌頭嚐到東西而產生的感覺;滋味。

鹹味、口味、五味俱全、味同嚼蠟。

2.鼻子聞東西而得到的感覺。

氣味、香味。

3.感受;情趣;意味。

趣味、禪味、枯燥無味。

4.鑒別;體會。

玩味、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5.指某類菜肴、食品。

野味、山珍海味。

6.量詞:(1)用於計算食物。

菜有五味。

7.量詞:(2)用於計算中藥藥材數。

一味藥、四神湯是由淮山、蓮子、茯苓、芡實四味藥材配成的。

8.姓。

味字的翻譯

taste, smell, odor; delicacy

Geruch (S)​, Geschmack <auch fig.&gt (S)​, Würze (S)​, kosten, schmecken (V)​, interessant, geschmackvoll (Adj)

goût, odeur

ミ ビ バイ バツ マチ あじ あじわう あじわ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