咡字的意思和解釋

èr ér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54A1 CJK 基本漢字

三級漢字

⼝ 部

9 畫

6 畫

左右結構

251122111

èr,ér

ji6

6104.0

U+54A1

E592A1

RSJ

KBG

咡字概述

〔咡〕字拚音是(èr,ér),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咡〕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耳)組成。

〔咡〕字倉頡碼是RSJ,五筆是KBG,四角碼是6104.0

〔咡〕字統一碼UNICODE是U+54A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665,UTF8:E592A1

〔咡〕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中。

咡的意思

èr ㄦˋ

基本解釋

口旁,口耳之間:“負劍辟~詔之。”

蠶吐絲,引申為以絲作琴弦。

古同“餌(噐 )”。

詳細解釋

名詞

1.口旁。兩耳之間。

負劍辟詔之,則掩口而對。 《禮記 · 曲禮》。注:“口旁曰咡。”釋文:口耳之間曰咡。”

side of mouth;

2.口。

覆手。 《管子 · 弟子職》

mouth;

動詞

蠶吐絲 。

咡絲(蠶口上下吐絲)。引申為以絲作琴弦黃絲咡素琴,泛彈弦不斷。——《樂府詩集》

spin;

咡的國語辭典解釋

èr ㄦˋ

詳細解釋

嘴巴旁邊。

《玉篇 · 口部》:“咡,口旁曰咡。”《管子 · 弟子職》:“既食乃飽,循咡覆手。”唐 · 尹知章 · 注:“咡,口也;覆手而循之,所以拭其不潔也。”

咡的兩岸詞典解釋

èr ㄦˋ

詳細解釋

1.《書》口耳之間;嘴巴旁邊。

既食乃飽,循咡覆手(《管子‧弟子職》)。

2.《書》吐絲。

蠶咡絲而商弦絕,或感之也(漢‧劉安《淮南子‧覽冥》)。

咡字的翻譯

side of mouth

l'espace entre la bouche et les oreilles

ジ ニ く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