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字的意思和解釋
咬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54AC CJK 基本漢字
咬字概述
〔咬〕字拚音是(yǎo,jiāo,yāo,jiǎ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咬〕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交)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咬〕字倉頡碼是RYCK,五筆是KYWR06 KURY98 KUQY86 ,四角碼是6004.8。
〔咬〕字統一碼UNICODE是U+54A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676,UTF8:E592AC。
〔咬〕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咬的意思
咬 yǎo ㄧㄠˇ
基本解釋
①上下牙對住,壓碎或夾住東西。~齧。~噬。~緊牙關。
②鉗子等夾住或螺絲齒輪等卡住。~合。~住扣。
③喻話說定了不再改變,亦指受責難或審訊時拉扯不相關的人。一口~定。亂~好人。
④狗叫。雞叫狗~。
⑤正確地讀字音,亦指過分地計較字句的意義。~字兒。~文嚼字(過分地斟酌字句,多用來諷刺死摳字眼兒而不領會精神實質)。
⑥追趕進逼。雙方比分~得很緊。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口,交聲。《說文》本從“齿”。本義:用牙齒把東西夾住或切斷弄碎。
2.同本義。
易子而咬。 《漢書 · 食貨誌》引漢 · 賈誼《論積貯疏》
咬薑呷醋(節約飲食用度);咬牙關(形容痛恨、憤怒或發狠心);咬瓦(比喻乏味);咬定牙根(亦作“咬定牙關”。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咬釘嚼鐵(形容意誌堅定,毫不動搖)
snap at; bite;
3.吐字發音 。
咬舌子(說話吐字含混不清的人);咬耳朵(附耳密語);咬字不準;咬吐(咬字吐音,發音);咬音咂字(形容說話一字一板,鄭重其事);咬嚼吞吐(指演員的發音吐字,念白說唱)
articulate; pronounce;
4.比喻攀扯或誣陷他人 。
亂咬好人;反咬一口。
incriminate sb. innocent when blamed or interrogated;
5.螺絲等互相卡住 。
這個舊螺母咬不住扣兒。
bite; grip;
咬的國語辭典解釋
咬 yǎo ㄧㄠˇ
詳細解釋
動
1.用牙齒切斷、壓破或夾住東西。
把繩子咬斷、咬了一口饅頭、別咬著牙簽說話!
2.用工具鉗住或卡住東西。
齒輪已經磨蝕,互相咬不住。
3.誣諂、牽連。
《京本通俗小說 · 錯斬崔寧》:“那邊王老員外與女兒並一幹鄰右人等,口口聲聲咬他二人。”
反咬一口、說話憑良心,可別隨便亂咬人。
4.吐字、發音。
說的人咬字不清,聽的人便很容易會錯意。
5.皮膚與植物或化學製品碰觸而過敏或受侵蝕。
這洗衣粉會咬手,要記得戴手套。
副
◎認定不變。
一口咬定。
咬的兩岸詞典解釋
咬 yǎo ㄧㄠˇ
詳細解釋
1.上下牙齒相對用力。
咬斷、咬住、咬緊牙關。
2.用鉗子等工具鉗住;用螺絲或齒輪等卡住。
螺絲已經脫落,咬不住了。
3.牽連;誣陷。
反咬一口、你不要亂咬人。
4.發音。
他咬字不標準。
5.皮膚碰觸物品而過敏或受侵蝕。
這漂白水會咬手,使用時要記得戴手套。
6.追趕;守住。
兩隊的比分咬得很緊、一口咬定。
咬字的翻譯
bite, gnaw
Bissen, Biss (S), anknabbern, beißen (V)
コウ オウ ゴウ ヨウ カイ ギョウ キョウ か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