唦字的意思和解釋

shā

⼝部 共10畫 左右結構 U+5526 CJK 基本漢字

⼝ 部

10 畫

7 畫

左右結構

2514412343

shā

saa1

6902.0

U+5526

E594A6

REFH

KIIT

唦字概述

〔唦〕字拚音是(shā),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0畫

〔唦〕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沙)組成。

〔唦〕字倉頡碼是REFH,五筆是KIIT,四角碼是6902.0

〔唦〕字統一碼UNICODE是U+552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798,UTF8:E594A6

唦的意思

shā ㄕㄚ

基本解釋

象聲詞。

吹奏。

詳細解釋

歎詞

與“”略同,表語氣,元曲中常用 告告告狠爹爹寧耐唦。——李行道《灰闌記》

oh;

shb ㄕ˙

基本解釋

shB ㄕㄚ 語氣詞,相當於“”。

唦的國語辭典解釋

shā ㄕㄚ

詳細解釋

語尾助詞。相當於“”。

《董西廂 · 卷七》:“他別求了婦,你隻管裏守誌唦,當甚貞烈?”

唦的兩岸詞典解釋

shā ㄕㄚ

詳細解釋

1.助詞。用在句末,表示祈使、推測等語氣。相當於“”、“”。

2.擬聲詞。模擬摩擦發出的聲音。

一陣風吹過,樹上的葉子發出唦唦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