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字的意思和解釋
啸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5578 CJK 基本漢字
啸字概述
〔啸〕字拚音是(xiào),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啸〕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肅)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啸〕字倉頡碼是XRLX,五筆是KVIJ06 KVHW98 KVIJ86 ,四角碼是6502。
〔啸〕字統一碼UNICODE是U+557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880,UTF8:E595B8。
〔啸〕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啸的意思
啸 xiào ㄒㄧㄠˋ
基本解釋
①撮口作聲,打口哨。~歌(吟詠)。~傲。~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山林”)。呼~。仰天長~。
②動物拉長聲叫。虎~。猿~。
③自然界發出的聲音。北風呼~。海~。
④飛機或子彈掠過時發出的聲音。飛機尖~著衝上藍天。炮彈呼~而過。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口,肅聲。本義:撮口作聲,打口哨。
2.同本義。
嘯,吹聲也。 《說文》其嘨也歌。 《詩 · 召南 · 江有汜》不嘨不指。 《禮記 · 內則》激於舌端而清謂之嘯。 《封氏聞見記》登東皋以舒嘯。 晉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俯仰嘯歌。 明 · 歸有光《項脊軒誌》若嘯呼狀。 明 · 魏學洢《核舟記》倚修木而嘯。 明 ·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嘯傲林泉(在幽靜的山林泉水環抱中隱居);嘯吟(長嘯哀歎);嘯指(以指夾唇吹之作聲)
whistle;
3.呼召,號召。
嘨者,謂若有所召命,若齊莊撫楹而歌耳。 《匡繆正俗》招具該備,永嘯呼些。 《楚辭》
嘯引;嘯召(呼喚;召喚);嘯合(召喚聚集);嘯侶(呼叫同類;召喚同伴);嘯侶命儔(召喚同伴);嘯命(高聲命令)
call;
4.鳥獸等的長聲鳴叫。
虎嘯猿啼。 宋 · 範仲淹《嶽陽樓記》乳虎嘯穀。 清 ·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 文集》
鳥嘯;嘯萃(鳴叫而聚集);嘯吼(長聲吼叫);嘯風(呼風);風嘶雨嘯。
howl; roar;
啸字的翻譯
roar, howl, scream; whistle
fauchen, zischen , pfeifen, flöten
siffler, hurler, mugir, rug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