喁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2畫 左右結構 U+5581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2 畫

9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251251125214

jung4

6602.7

U+5581

E59681

RWLB

KJMY

喁字概述

〔喁〕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喁〕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禺)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喁〕字倉頡碼是RWLB,五筆是KJMY,四角碼是6602.7

〔喁〕字統一碼UNICODE是U+558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889,UTF8:E59681

〔喁〕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喁的意思

yóng ㄩㄥˊ

基本解釋

〔~~〕a。低聲,如“~~細語”;b。隨聲附和,如“~~相和”;c。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如“延頸舉踵,~~然,皆爭歸義”。

魚口向上,露出水麵:“水濁則魚~”。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口,禺( yù )聲。本義:魚口向 上露出水麵。

2.同本義。

,魚口上見。 《說文》水濁則魚,令苛則民亂。 《韓詩外傳》

a fish sticking its mouth out of the water;

3.仰望期待的樣子 。

喁望(仰望;渴望)

looking up to;

4.另見 yú。

yú ㄩˊ

詳細解釋

名詞

1.應和的聲音。

前者唱於,而隨者唱 《莊子》

responding voice;

2.另見 yóng。

喁的國語辭典解釋

yóng ㄩㄥˊ

詳細解釋

魚露出水麵呼吸。

《韓詩外傳 · 卷一》:“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

yú ㄩˊ

詳細解釋

(一)之又音。

相應和的聲音。

《莊子 · 齊物論》:“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

喁的兩岸詞典解釋

yú ㄩˊ

詳細解釋

《書》隨聲附和的聲音。

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莊子‧齊物論》)。

yóng ㄩㄥˊ

詳細解釋

《書》魚嘴露出水麵呼吸。

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韓詩外傳‧卷一》)。

喁字的翻譯

the mouth of a fish at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gasping for breath

Beatmung (S)

respiration (d'un poisson)​

ギョウ グ グウ ゴウ あおぐ こえ あぎと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