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字的意思和解釋

chī

⼝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55E4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3 畫

10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2515221251214

chī

ci1

6203.6

U+55E4

E597A4

RUMI

KBHJ

嗤字概述

〔嗤〕字拚音是(ch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嗤〕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蚩)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嗤〕字倉頡碼是RUMI,五筆是KBHJ,四角碼是6203.6

〔嗤〕字統一碼UNICODE是U+55E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988,UTF8:E597A4

〔嗤〕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嗤的意思

chī ㄔ

基本解釋

譏笑。~笑。~鄙。~詆。~之以鼻。

詳細解釋

動詞

形聲。從口,蚩聲。本義:譏笑,嘲笑) 同本義 豈多嗤呼。——《後漢書·隗囂傳論》。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

嗤靳(譏笑、羞愧他人);嗤嗤(譏笑);嗤鄙(譏笑輕視);嗤玩(嘲笑玩弄);嗤戲(譏笑戲弄。

sneer at;

象聲詞

形容布等扯裂之聲 。

嗤啦。

sound of tearing;

歎詞

表示唾棄和驚異 嗤,這話才叫怪。沒了命,倒說沒有什麽恨。——葉聖陶《夜》

嗤的國語辭典解釋

chī ㄔ

詳細解釋

譏笑。

《文選 · 古詩十九首 · 生年不滿百》:“愚者愛惜費,但為後世嗤。”

嗤之以鼻。

1.形容笑的聲音。

嗤嗤的笑。

2.形容撕紙的聲音。

元 · 王實甫《西廂記 · 第三本 · 第一折》:“他可敢嗤嗤的扯做了紙條兒。”

嗤的兩岸詞典解釋

chī ㄔ

詳細解釋

1.譏笑;訕笑。

嗤笑、嗤之以鼻。

2.擬聲詞。模擬笑聲、撕紙聲等。

噗嗤、嗤嗤地笑、嗤一聲,扯破了紙。

嗤字的翻譯

laugh at, ridicule, sneer; snort

rire

シ わら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