嘒字的意思和解釋
嘒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5612 CJK 基本漢字
嘒字概述
〔嘒〕字拚音是(hu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嘒〕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彗)組成。
〔嘒〕字倉頡碼是RQJM,五筆是KDHV,四角碼是6507.1。
〔嘒〕字統一碼UNICODE是U+5612,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034,UTF8:E59892。
嘒的意思
嘒 huì ㄏㄨㄟˋ
基本解釋
①(星光)明亮(一說微小)的樣子:“~彼小星,三五在東。”
②象聲詞,形容小聲或清脆的聲音。蟬聲~~。~~管聲。
詳細解釋
象聲詞
◎形容小聲或清脆的聲音 。常用於蟬聲、鈴聲和管樂聲,多疊用。
嘒,小聲也。 《說文》鳴啁嘒嘒。 《詩 · 小雅 · 小弁》嘒嘒管聲。 《詩 · 商頌 · 那》
嘒唳(蟬鳴聲);嘒嘒(象聲詞)
small voice;
形容詞
◎形容星光微小而明亮。也作嘒嘒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詩·召南·小星》有嘒其星。——《詩·大雅·雲漢》
bright;
動詞
◎蟬鳴 何妨一蟬嘒,自抱木蘭叢。——唐· 張祜《秋霽》高蟬不複嘒,稍得寒嘒宿。——宋· 王安石《秋日在梧桐》
chirp;
嘒的國語辭典解釋
嘒 huì ㄏㄨㄟˋ
詳細解釋
名
◎細微的聲音。
《說文解字 · 口部》:“嘒,小聲也。”
形
◎光芒微弱。
《詩經 · 召南 · 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唐 · 劉禹錫《楚望賦》:“三星嘒其曉中,植物颯以飄英。”
嘒的兩岸詞典解釋
嘒 huì ㄏㄨㄟˋ
詳細解釋
1.《書》形容星光微弱的樣子。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詩經‧召南‧小星》)。
2.《書》擬聲詞。模擬物體發出清晰、響亮的聲音(多疊用)。
嘒嘒管聲(《詩經‧商頌‧那》)、鳴蜩嘒嘒(《詩經‧小雅‧小弁》)。
嘒字的翻譯
sharp
funkeln, blitzen
son strident, scintillant
ケイ ケ ちい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