嘬字的意思和解釋

zuō chuài

⼝部 共15畫 左右結構 U+562C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5 畫

12 畫

左右結構

251251112211154

zuō,chuài

caai3

6604.7

U+562C

E598AC

RASE

KJBC

嘬字概述

〔嘬〕字拚音是(zuō,chuà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5畫

〔嘬〕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最)組成。

〔嘬〕字倉頡碼是RASE,五筆是KJBC,四角碼是6604.7

〔嘬〕字統一碼UNICODE是U+562C,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060,UTF8:E598AC

〔嘬〕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嘬的意思

zuō ㄗㄨㄛ

基本解釋

聚縮嘴唇而吸取。~水。~奶。~牙花子(方言,形容束手無策、為難、惋惜的樣子)。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口,最聲。本義:吸吮。

2.同本義。

於是乃相與聚其母(體)而食之。 《韓非子 · 說林下》狐狸食之,蠅蚋姑之。 《孟子 · 滕文公上》

嘬奶;嘬柿子。

suck;

3.一口吃下去。

炙。 《禮記 · 曲禮》

嘬炙(一口把大塊烤肉吞食下去);嘬嘬(貪食的樣子);嘬兵(大舉興兵。嘬,貪食)

swallow;

chuài ㄔㄨㄞˋ

詳細解釋

動詞

1.大口吞食 。

嘬嘬(疾食貌);嘬嘬(吞食)

swallow;

2.叮,咬 。

嘬樘(咬,叮)

bite;

3.另見 zuō。

嘬的國語辭典解釋

chuài ㄔㄨㄞˋ

詳細解釋

1.叮、咬。

明 · 張自烈《正字通 · 口部》:“嘬,齧也。”《孟子 · 滕文公上》:“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

2.參見“嘬炙”條。

zuō ㄗㄨㄛ

詳細解釋

(一)之語音。

嘬的兩岸詞典解釋

chuài ㄔㄨㄞˋ

詳細解釋

《書》咬、叮;大口吞食。

蠅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幹肉不齒決,毋嘬炙(《禮記‧曲禮上》)。

zuō ㄗㄨㄛ

詳細解釋

(聚縮嘴唇)以吸吮。

嘬奶、嘬拇指。

嘬字的翻譯

to lap; to suck

abnagen, nagen , 方 >an etw lutschen (V)

laper, sucer

サイ セ セイ かむ くら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