噦字的意思和解釋
噦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5666 CJK 基本漢字
噦字概述
〔噦〕字拚音是(hu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噦〕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歲)組成。
〔噦〕字倉頡碼是RYMH,五筆是KHDY06 KHDH98 KHDY86 ,四角碼是6105.0 6105.3。
〔噦〕字統一碼UNICODE是U+566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118,UTF8:E599A6。
噦的意思
噦的國語辭典解釋
噦 yuē ㄩㄝ
詳細解釋
動
1.因胃氣不順而打嗝。
《說文解字 · 口部》:“噦,氣啎也。”《黃帝素問靈樞經 · 卷六 · 脹論》:“脾脹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
2.幹嘔,嘔吐時隻有聲音而沒有吐出東西。
明 · 張自烈《正字通 · 口部》:“方書: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物有聲曰嘔。”明 · 劉基《鬱離子 · 牧豭》:“客踸不能立,俯而噦,伏而不敢仰視。”
噦 huì ㄏㄨㄟˋ
詳細解釋
形
◎噦噦:聲音輕緩有節奏。
《詩經 · 小雅 · 庭燎》:“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唐 · 王維《送李睢陽》詩:“鸞聲噦噦魯侯旗,明年上計朝京師。”
狀
◎噦噦:形容鳥的叫聲。
明 · 朱鼎《玉鏡台記 · 第八出》:“噦噦兮桐岡之鳳,關關焉河上之鳩。”
噦的兩岸詞典解釋
噦字的翻譯
belch; vomit
rülpsen (V), erbrechen (V)
Vomissement
エツ カイ オチ ケ エチ ケイ しゃく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