嚚字的意思和解釋
嚚
⼝部 共18畫 上中下結構 U+569A CJK 基本漢字
嚚字概述
〔嚚〕字拚音是(yí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嚚〕字結構是上中下結構,可拆解為(⿴㗊臣,⿳吅臣吅)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嚚〕字倉頡碼是RRSLR,五筆是KKAK,四角碼是6666.1。
〔嚚〕字統一碼UNICODE是U+569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170,UTF8:E59A9A。
〔嚚〕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嚚的意思
嚚 yín ㄧㄣˊ
基本解釋
①愚蠢而頑固。~頑。~猾(貌似愚悍實則狡猾的人)。
②奸詐。~訟。
③有聲而不能成語。~喑(喑啞)。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暴虐;愚頑。
父頑,母嚚。 《書 · 堯典》
嚚威(暴虐的威風);嚚人(愚頑的人);嚚凶(愚蠢凶惡)
ruthless; ignorant and thickheaded;
2.奸詐 。
嚚訟(奸詐而好爭訟);嚚澆(奸詐刻薄)
fraudulent; crafty;
3.啞 。
嚚瘖(啞巴)
mute;
嚚的國語辭典解釋
嚚 yín ㄧㄣˊ
詳細解釋
形
1.愚蠢而頑固。
清 · 王念孫《廣雅疏證 · 卷一下 · 釋詁》:“嚚,愚也。”《書經 · 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2.奸詐、說話不老實。
《左傳 · 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嚚的兩岸詞典解釋
嚚 yín ㄧㄣˊ
詳細解釋
1.《書》狡猾;說話不實在。
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2.《書》愚頑。
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奸(《書經‧堯典》)。
嚚字的翻譯
argumentative, talkative
blödsinnig, dumm
non sincère, stupide
ギン ゴン ガン ゲン おろか わる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