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字的意思和解釋

de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5730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6 畫

3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525

de,dì

dei6

4411.2

U+5730

E59CB0

GPD

FBN

地字概述

〔地〕字拚音是(de,d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地〕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土也)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地〕字倉頡碼是GPD,五筆是FBN,四角碼是4411.2

〔地〕字統一碼UNICODE是U+573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320,UTF8:E59CB0

〔地〕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地的意思

dì ㄉㄧˋ

基本解釋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球(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質。~殼。

地球表麵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下。

地球表麵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個區域。~區。此~。

建築材料鋪成的平麵。~板。~毯。

所在空間或區域的部位。~點。目的~。

人在社會關係中所處的位置。易~以處。

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域。見~。境~。心~。

底子。質~。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土,也聲。本義:大地。

2.同本義,與“”相對。

立字士力於一者為 《春秋 · 元命苞》土乙力為 《爾雅 · 釋地》生養萬物。 《管子 · 形勢解》

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極僻遠的地方);地宮(帝王墓地放置棺材的地下建築);地府(陰間);地脈(風水);地遁(隱入地下;入土而逃)

the earth;

3.地麵;陸地。

雙兔傍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樂府詩集 · 木蘭詩》床前明月光,疑是上霜。 唐 · 李白《靜夜思》

地文(地麵山嶽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處);地市(地下的市鎮);地平(地麵平坦)

ground; land;

4.土地;田地。

殫其之出。 唐 · 柳宗元《捕蛇者說》

濕地;好地;下地幹活兒;地頭(地上,與天上相對;方麵);地靈(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

land; fields;

5.領土,屬地;地區 。

而安陵君以五十裏之存者。 《戰國策 · 魏策》

各地;內地;本地;割地(割讓領土);。

territory;

6.地方;場所。

空餘黃鶴樓。 唐 · 崔顥《黃鶴樓》英雄無用武之 《資治通鑒》

各地文化站;產地(物品出產的地方);墳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遷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無賴)

place; locality;

7.地位 。

地業(地位與事業);地望(地位和聲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賤,地位低下)

position;

8.心意活動的領域 。

心地;見地;識地。

a person's mind;

9.路程;麵積。

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 《紅樓夢》

十裏地。

distance; area;

10.居住地 。

地址;地鄰(鄰居;鄰裏)

dwelling place;

11.花紋圖案或文字的襯托麵;底子 。

地子(襯底;花紋的襯托麵)

background;

12.地區,中國省、自治區以下,縣以上設置的行政區域 。

省地縣三級。

district;

13.地主的簡稱 。

地富(地主與富農)

landlord;

14.言語和行動可以回旋的地方。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矣。 《莊子 · 養生主》

roon for action;

15.另見 de。

de ㄉㄜ˙

基本解釋

結構助詞,用在詞或詞組之後表示修飾後麵的謂語。慢慢~走。

詳細解釋

1.用在狀語和中心詞之間 。

後妻向床上臥不起。 《舜子變文》

他認真地學習;天氣漸漸地冷了;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動態,相當於“”。常附在立、臥、坐等不及物動詞的後頭。

used after an adj., noun,adverb or verb,etc. 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

2.還用於狀語後或補語前。

相看月未墜,白斷肝腸。 唐 · 杜甫《越女詞》

3.另見 dì。

地的國語辭典解釋

dì ㄉㄧˋ

詳細解釋

1.人類萬物棲息生長的場所。有時直接指地球。

大地、天地、地心。《易經 · 係辭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2.陸地。

唐 · 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地、窪地、山地、地下水。

3.田地、土地。

耕地、荒地、薄地、地盡其利。

4.場所。

發祥地、目的地、根據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後生。

5.區域。

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灣各地。

6.地位、位置。

《晉書 · 卷八四 · 王恭傳》:“自負才地高華,恒有宰輔之望。”

留餘地、易地而處。

7.心意、意誌的領域。

《宋史 · 卷四三八 · 儒林傳 · 何基傳》:“幹告以必有真實心地、刻苦工夫而後可,基悚惕受命。”

頗有見地。

8.本質、質地、底子。

南朝梁 · 劉勰《文心雕龍 · 定勢》:“譬五色之錦,各以本采為地矣。”

9.路程。

唐 · 李白《妾薄命》詩:“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

這裏距離省城約有三十裏地。

1.用於副詞語尾。

忽地、驀地。

2.置於“”、“”、“”等動詞之後。相當於“”。

元 · 王實甫《西廂記 · 第一本 · 第一折》:“山門下立地,看有甚麽人來?”

de ㄉㄜ˙

詳細解釋

結構助詞。用在副詞之後。

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勢漸漸地小了。

地的兩岸詞典解釋

dì ㄉㄧˋ

詳細解釋

1.地球的外殼(與“”相對)。

天地、地震、地質。

2.土地;地球表麵去掉海洋部分。

山地、地下、大地回春、地廣人稀。

3.區域;地點。

寶地、地方、發源地、避暑勝地。

4.具某種特性的較大片土地。

內地、殖民地、托管地、世界各地。

5.境地;處境。

地步、設身處地、不留餘地。

6.心理意識活動的領域。

頗有見地。

7.路程(多用於裏數後)。

二十裏地。

8.指地下。

地窖、地鐵、地道(ㄉㄠˋ dào)、地溝。

9.襯托花紋圖案的底麵。

紅地白字、藍地紅繡花兒。

10.空間的一部分。

屋裏沒地兒了、給我占個地兒。

11.地級行政區的簡稱。介於省級行政區與縣級行政區之間。

省、地、縣。

12.姓。

de ㄉㄜ˙

詳細解釋

助詞。用在作狀語的詞或短語之後,表示前述狀語所呈現的動作狀態。

他慢慢地站了起來。

dì ㄉㄧˋ

詳細解釋

《書》詞的後綴。附著在形容詞或副詞後麵,組成副詞。

驀地、忽地。

地字的翻譯

earth; soil, ground; region

Adverbiale Partikel , Erde (Agrar)​, Grund, Boden , Platz, Stelle , Land, Terrain

masse, terre, terrain, lieu, (particule placée devant le verbe qui transforme un adjectif en adverbe)​, -ment

チ ジ つ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