圻字的意思和解釋

yín

⼟部 共7畫 左右結構 U+573B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7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3312

qí,yín

kei4

4212.1

U+573B

E59CBB

GHML

FRH

圻字概述

〔圻〕字拚音是(qí,yí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7畫

〔圻〕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土斤)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圻〕字倉頡碼是GHML,五筆是FRH,四角碼是4212.1

〔圻〕字統一碼UNICODE是U+573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331,UTF8:E59CBB

〔圻〕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圻的意思

qí ㄑㄧˊ

基本解釋

地的邊長。

方千裏之地:“今土數~而郢是城,不亦難乎”。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土,斤聲。《說文》中與“”同字。本讀 yǐn。本義:邊際。

2.畿,京畿。古稱天子直轄之地。亦指京城所領的地區。

矧惟若疇父。 《書 · 酒誥》。鄭注:“謂司馬主封畿之事。”且昔天子之地一 《左傳 · 襄公二十五年》

圻父(古官名。掌封畿內軍事);圻甸(天子的領地,天子之地方千裏,千裏之內謂之“圻甸”);圻郊(都邑的郊野)

capital;

3.疆界;地域。

萬千裏曰王 《周書 · 職方》。注:“界也。”今土數 《左傳 · 昭公三十三年》化協殊裔,風衍遐 晉 · 陸機《辯亡論上》

boundary;

4.曲岸。通“碕。

湯泉發雲潭,焦煙起石 鮑照《苦熱行》岸屢崩奔。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圻岸(曲岸)

bent shore;

5.另見 yín。

yín ㄧㄣˊ

基本解釋

同“”,邊際。

詳細解釋

名詞

1.同“”。邊際。

四達無境,通於無 《淮南子 · 倏真》

boundary;

2.另見 qí。

圻的國語辭典解釋

qí ㄑㄧˊ

詳細解釋

1.京畿四周一千裏以內的地方。

《書經 · 畢命》:“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漢 · 孔安國 · 傳:“京圻安則四海安矣。”《逸周書 · 卷八 · 職方解》:“方千裏曰王圻,其外方五百裏為侯服。”

2.麵積千裏之地。

《左傳 · 昭公二十三年》:“今土數圻,而郢是城,不亦難乎?”晉 · 杜預 · 注:“方千裏為圻。”

yín ㄧㄣˊ

詳細解釋

邊界、地界。

《說文解字 · 土部》:“圻,垠或從斤。”《淮南子 · 俶真》:“四達無境,通於無圻。”

圻的兩岸詞典解釋

qí ㄑㄧˊ

詳細解釋

1.《書》地的邊界。

邊圻。

2.《書》古代指京畿四周一千裏以內的地方。

王圻、京圻。

3.姓。

圻字的翻譯

border, boundary

Grenzlinie, Grenze (S)

limite

キ ゲ ギン ゴン さか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