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字的意思和解釋

dié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57A4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9 畫

6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154121

dié

dit6

4111.4

U+57A4

E59EA4

GMIG

FGCF

垤字概述

〔垤〕字拚音是(dié),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垤〕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土至)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垤〕字倉頡碼是GMIG,五筆是FGCF,四角碼是4111.4

〔垤〕字統一碼UNICODE是U+57A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436,UTF8:E59EA4

〔垤〕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垤的意思

dié ㄉㄧㄝˊ

基本解釋

螞蟻做窩時堆在洞口的土。蟻~。

小土丘。丘~。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土,至聲。本義:螞蟻做窩時堆在穴口的小土堆;小土堆)同本義。

蚍蜉其場謂之坻,或謂之 《方言》十一鸛鳴於 《詩 · 豳風 · 東山》百年炊未熟,一蟻追奔。 宋 · 黃庭堅《次韻子瞻贈王定國》

垤堄(積土成堆);丘垤。

mound thrown up by ants;

垤的國語辭典解釋

dié ㄉㄧㄝˊ

詳細解釋

1.螞蟻穴口的小土堆。

《詩經 · 豳風 · 東山》:“鸛鳴於垤,婦歎於室。”漢 · 毛亨 · 傳:“垤,螘塚也。”《韓非子 · 奸劫弑臣》:“夫世愚學之人,比有術之士也,猶螘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遠矣。”

2.小土堆。

《孟子 · 公孫醜上》:“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呂氏春秋 · 似順論 · 慎小》:“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

垤的兩岸詞典解釋

dié ㄉㄧㄝˊ

詳細解釋

1.《書》蟻穴口的小土堆。

鸛鳴於垤,婦歎於室(《詩經‧豳風‧東山》)。

2.《書》泛指小土堆。

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呂氏春秋‧似順論‧慎小》)。

垤字的翻譯

ant-hill, small mound; hill

Ameisenhaufen (S)

tertre, colline

テツ デチ チツ ジチ ありづ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