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字的意思和解釋
堵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5835 CJK 基本漢字
堵字概述
〔堵〕字拚音是(dǔ,zhě,d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堵〕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土者)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堵〕字倉頡碼是GJKA,五筆是FFTJ,四角碼是4416.0。
〔堵〕字統一碼UNICODE是U+583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581,UTF8:E5A0B5。
〔堵〕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堵的意思
堵 dǔ ㄉㄨˇ
基本解釋
①阻塞(sāi ㄙㄞ),擋。~塞。~擋。~截。~擊。~嘴。
②心中不暢快。~心。
③牆。圍者如~。
④量詞,用於牆。
⑤古代鍾或磐十六枚編成一組,掛在一個架子上稱“一堵”。
⑥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土,者聲。本義:牆壁。
2.同本義。
堵,垣也。五版為一堵。 《說文》環堵之室。 《淮南子 · 原道》止如堵牆。 《尉繚子 · 戰威》
堵牆(牆垣,土牆。用來比喻密集的人群);堵垣(牆)
wall;
3.古代牆壁的麵積單位,古代用板築法築土牆,五板為一堵,板的長度就是堵的長度,五層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
百堵皆作。 《詩 · 小雅 · 鴻雁》
堵雉(牆垣的長度和高度)
measurement of a wall in ancient times;
動詞
◎堵塞 。
堵當(抵擋;阻擋);堵禦(阻擋抵禦);堵嘴(理屈而語塞;給人利益使其不說反對話);堵搡(方言。用話堵人,使人無言可對);把窟窿堵上;把老鼠洞堵死。
stop up; block up;
量詞
◎多用於牆,也用於其他物體。
一堵煙塵;一堵牆。
堵的國語辭典解釋
堵 dǔ ㄉㄨˇ
詳細解釋
名
1.牆壁。
晉 ·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唐 · 柳宗元《梓人傳》:“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製。”
2.量詞。計算牆壁的單位。
唐 · 張祜《遊天台山》詩:“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一堵牆。
3.姓。如春秋時鄭國有堵叔。
動
1.阻塞。
堵塞、堵住破洞。
2.以言語頂撞或遏阻別人。
《紅樓夢 · 第三七回》:“當著眾人,太太自為又增了光,堵了眾人的嘴,太太越發喜歡了。”
堵的兩岸詞典解釋
堵字的翻譯
wall; stop, prevent; stop up
zustopfen (V)
boucher, obstruer, étouffé, oppressé, (classificateur pour les murs)
ト ツ ジャ シャ か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