墆字的意思和解釋

zhì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5886 CJK 基本漢字

⼟ 部

14 畫

11 畫

左右結構

12113221545252

zhì,dì

dit6

4412.7

U+5886

E5A286

GKPB

FAQH

𰊂

墆字概述

〔墆〕字拚音是(zhì,dì),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墆〕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土帶)組成。

〔墆〕字倉頡碼是GKPB,五筆是FAQH,四角碼是4412.7

〔墆〕字統一碼UNICODE是U+588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662,UTF8:E5A286

墆的意思

zhì ㄓˋ

基本解釋

古同“”,停。

貯積:“富商賈或~財役貧。”

dì ㄉㄧˋ

基本解釋

〔~翳(yì ㄧˋ)〕遮蔽,如“舉霓旌之~~兮。”

底。泰山之巔~。

墆的國語辭典解釋

dié ㄉㄧㄝˊ

詳細解釋

停滯、積聚。

《漢書 · 卷二四 · 食貨誌下》:“而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轂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給焉。”宋 · 羅泌《路史 · 卷一 · 中三皇紀 · 地皇氏》:“是故能天運地墆,而輪轉無廢。”

墆的兩岸詞典解釋

dié ㄉㄧㄝˊ

詳細解釋

1.《書》停頓。

而富商賈或墆財役貧,轉轂百數(《漢書‧卷二十四‧食貨誌四下》)。

2.《書》囤積;貯積。

商無廢利,民無遊日,財無砥墆(《管子‧法法》)。

dié ㄉㄧㄝˊ

詳細解釋

1.《書》底。

泰山之巔墆,長狄之項蹠,不足以喻(漢‧王充《論衡‧超奇》)。

2.《書》遮蔽。

舉霓旌之墆翳兮,建黃𫄸之總旄(《楚辭‧劉向‧九歎‧遠逝》)。

墆字的翻譯

テイ テツ タイ ダイ デ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