墟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4畫 左右結構 U+589F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4 畫

12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121531522431

heoi1

4111.7

U+589F

E5A29F

GYPM

FHAG06 FHOG98 FHAG86

墟字概述

〔墟〕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4畫

〔墟〕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土虛)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墟〕字倉頡碼是GYPM,五筆是FHAG06 FHOG98 FHAG86 ,四角碼是4111.7

〔墟〕字統一碼UNICODE是U+589F,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687,UTF8:E5A29F

〔墟〕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墟的意思

xū ㄒㄩ

基本解釋

有人住過而現已荒廢的地方。廢~。殷~。~裏(村落)。丘~(①廢墟,荒地;②墳墓)。

土丘。

毀壞,使成為廢墟。

同“”。

詳細解釋

名詞

1.本作“”。形聲。從土,虛聲。本義:大土山。

2.同本義。

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 《孔子家語》

墟土(丘陵之地);墟壘(猶堡壘)

big mound;

3.廢址,故城。

使人之朝為草而國為 《呂氏春秋 · 貴直》

殷墟;墟棘,墟榛,墟莽(廢墟榛莽;荒野)

ruins;

4.墳墓。

墓。 《字匯》

墟墓(墟墳,丘墓,墓地)

grave;

5.鄉村集市。

二豪賊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裏之所賣之。 《童區寄傳》

墟市;墟集(鄉村市集);墟期,墟日(市集日)

country fair;

6.場所。

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詫宿於義,以遊逍遙之 《莊子》

place;

7.村落 。

墟落(墟裏;村墟,都指村落);墟井;墟曲,墟聚,墟墅(鄉間房舍)

village;

動詞

1.毀為廢墟。

今萬乘之國,數於千,不勝而入。 《墨子》

ruin;

2.奴役。

通商而五印矣。 康有為《強學會序》

enslave;

墟的國語辭典解釋

xū ㄒㄩ

詳細解釋

1.大土堆。

《孔子家語 · 卷六 · 執轡》:“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細。”唐 · 韓愈《圬者王承福傳》:“有一至者焉,又往過之,則為墟矣。”

2.荒廢的城市、村落。

《戰國策 · 齊策六》:“破燕兵,複齊墟。”明 · 梅鼎祚《玉合記 · 第二十七出》:“閭裏成墟,門庭易主。”

廢墟、殷墟。

3.泛指村莊、村落。

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唐 · 王維《渭川田家》詩:“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4.農村定期的市集。

牛墟、趕墟。

毀滅。

《史記 · 卷四十一 · 越王句踐世家》:“王不聽諫,後三年吳其墟乎!”

墟的兩岸詞典解釋

xū ㄒㄩ

詳細解釋

1.已荒廢的城市或村落。

殷墟、廢墟。

2.《書》泛指村莊、村落。

墟裏、墟落。

3.農村中的市集。

趕墟、牛墟。

墟字的翻譯

high mound; hilly countryside; wasteland

ruines

キョ コ あと お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