奰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8畫 上下結構 U+5970 CJK 基本漢字

⼤ 部

18 畫

15 畫

上下結構

會意字

252212522125221134

bei6

6043.6

U+5970

E5A5B0

WLWWK

LLLD

奰字概述

〔奰〕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8畫

〔奰〕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𦋹大)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奰〕字倉頡碼是WLWWK,五筆是LLLD,四角碼是6043.6

〔奰〕字統一碼UNICODE是U+5970,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896,UTF8:E5A5B0

奰的意思

bì ㄅㄧˋ

基本解釋

不醉而怒:“內~於中國。”

壯大:“食楮多力而~。”

迫:“到此但知山,盡忘水奔~。”

詳細解釋

形容詞

怒而作氣的樣子。

於中國,覃及鬼方。 《詩 · 大雅 · 蕩》

奰怒(憤怒);奰屭(氣盛作力的樣子)

be angry;

奰的國語辭典解釋

bèi ㄅㄟˋ

詳細解釋

壯大。

《玉篇 · 大部》:“奰,壯也。”《淮南子 · 墬形》:“食木者多力而奰。”

1.怨怒。

《詩經 · 大雅 · 蕩》:“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漢 · 毛亨 · 傳:“不醉而怒曰奰。”唐 · 元結《二風詩 · 亂風詩 · 至惑》:“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2.逼迫。

南朝陳 · 無名氏《代陳司空答貞陽侯書》:“賊臣侯景,內奰中國,掘剪公室,鞭撻寓縣。”

奰的兩岸詞典解釋

bèi ㄅㄟˋ

詳細解釋

1.《書》壯大。

食木者多力而奰(漢‧劉安《淮南子‧墬形》)。

2.《書》怒。

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詩經‧大雅‧蕩》)。

3.《書》逼迫。

賊臣侯景,內奰中國(南朝陳‧無名氏《代陳司空答書》)。

奰字的翻譯

anger

Ärger, Zorn (S)

ヒ 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