宄字的意思和解釋
宄
⼧部 共5畫 上下結構 U+5B84 CJK 基本漢字
宄字概述
〔宄〕字拚音是(guǐ),部首是⼧部,總筆數是5畫。
〔宄〕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宀九)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宄〕字倉頡碼是JKN,五筆是PVB,四角碼是3041.7。
〔宄〕字統一碼UNICODE是U+5B84,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3428,UTF8:E5AE84。
〔宄〕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三級字表中。
宄的意思
宄 guǐ ㄍㄨㄟˇ
基本解釋
①奸邪、作亂。《說文解字》:“宄,奸也。外為盜,內為宄。”
②泛指壞人、歹徒。《三國誌·卷四十七·吳書·吳主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
詳細解釋
動詞
◎(形聲。從宀( mián ),九聲。本義: 從內部作亂或竊奪 )同本義 宄,奸也。——《說文》。外為盜,內為宄。冠賊奸宄。——《虞書》。注:“在內曰宄。”宄,內盜也。——《廣韻》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書·牧誓》亂在內為宄,在外為奸。禦宄以德,禦奸以刑。——《國語·晉語六》
make internal disorder or usurp;
名詞
◎作亂或盜竊的人 奸宄不得萌動而破滅。——《漢書·辛慶忌傳》毀則者為賊,掩賊者為藏,竊寶者為宄,用宄之財者為奸。——《國語》
a thief; a treacherous fellow;
宄的國語辭典解釋
宄 guǐ ㄍㄨㄟˇ
詳細解釋
動
◎奸邪、作亂。
《說文解字 · 宀部》:“宄,奸也。外為盜,內為宄。”清 · 段玉裁 · 注:“奸宄者通偁,內外者析言之也。凡盜起外為奸,中出為宄。”明 · 餘繼登《典故紀聞 · 卷七》:“毋習賭博,毋奸宄竊盜。”
名
◎泛指壞人、歹徒。
《三國誌 · 卷四七 · 吳書 · 吳主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
宄的兩岸詞典解釋
宄字的翻譯
a traitor; a villain
Verräter (S)
complot, traître
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