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字的意思和解釋

wǎn yuān yǔn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5B9B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8 畫

5 畫

上下結構

形聲字

44535455

wǎn,yuān,yǔn,yù

jyun2

3021.2

U+5B9B

E5AE9B

JNIU

PQBB

宛字概述

〔宛〕字拚音是(wǎn,yuān,yǔn,yù),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宛〕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宀夗)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宛〕字倉頡碼是JNIU,五筆是PQBB,四角碼是3021.2

〔宛〕字統一碼UNICODE是U+5B9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3451,UTF8:E5AE9B

〔宛〕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宛的意思

wǎn ㄨㄢˇ

基本解釋

曲折。委~。~妙(聲音婉轉動聽)。~轉( zhuǎn )(①輾轉;②同“婉轉”)。

仿佛。~然。~如。~若(仿佛,好像)。

姓。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宀( mián ),夗( yuàn )聲。象屋裏的草彎曲自相覆蓋。本義:彎曲。

2.同本義。

,屈草自覆也。 《說文》黃龍。 《史記 · 司馬相如傳》是以欲談者舌而固聲。 《漢書 · 揚雄傳下》

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彎曲的虹);宛曲(輾轉;曲折);宛委(彎曲;曲折);宛宛(盤旋屈曲的樣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盤曲)

bend;

3.晃蕩;搖動。

晴野霞飛綺,春郊柳絲。 白居易詩

sway;

4.釋散。

紛乎乎。 《莊子》。成玄英疏:“紛綸宛轉,並釋散之貌也。”

dispersing;

形容詞

1.委婉;婉轉。

一麵收拾禮物,徑往東京,投宿省院諸官,令其於天子之前,善言啟奏,別作轉。 《水滸傳》

宛款(委婉誠懇);宛曼(柔媚;婉轉曼妙);宛暢(婉轉流暢);宛篤(婉曲而誠摯);宛態(含蓄曲折的情態);宛折(婉轉曲折)

mild and roundabout;

2.溫柔 。

宛約(形容步態柔美);宛順(和順;柔順)

gentle and soft;

3.凹入;低窪。

子之湯兮,丘之上兮。 《詩 · 陳風 · 宛丘》。毛傳:“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

hollow;

4.隆起。

丘。 《爾雅 · 小宛》。郭璞注:“宛,謂中央隆高。”

swelling;

5.順利;順遂。

天為粵,草木養長,五穀蕃實秀大。 《管子》

smoothly;

6.小。

彼鳴鳩,翰飛戾天。 《詩 · 小雅 · 小宛》

small;

副詞

1.似乎,好像;仿佛。

然可遇。 清 · 全祖望《梅花嶺記》然尚在。 《聊齋誌異 · 促織》

宛肖(逼真;極像);宛類(很像)

as if;

2.事物真切可見,曆曆在目 。

宛爾(明顯的樣子;真切的樣子)

clearly;

yuān ㄩㄢ

基本解釋

〔大~〕古代西域國名,在中亞西亞。

宛的國語辭典解釋

wǎn ㄨㄢˇ

詳細解釋

曲折的。

《史記 · 卷一一七 · 司馬相如傳》:“奔星更於閏闥,宛虹拖於楯軒。”唐 · 杜牧《長安送友人遊湖南》詩:“楚南饒風煙,湘岸苦縈宛。”

彎、折。

《漢書 · 卷八七 · 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

仿佛、好像。

《詩經 · 秦風 · 蒹葭》:“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宋 · 陸遊《舟中》詩:“悠然滄洲趣,宛與塵世隔。”

音容宛在。

姓。如明代有宛嘉祥。

yuān ㄩㄢ

詳細解釋

參見“大宛”條。

宛的兩岸詞典解釋

wǎn ㄨㄢˇ

詳細解釋

1.彎曲;曲折。

委宛、宛轉。

2.《書》似乎;好像。

宛如、宛若、音容宛在。

3.姓。

yuān ㄩㄢ

詳細解釋

參見【大宛】。

宛字的翻譯

seem, as if, crooked

gleich, ähnlich , Wan (Eig, Fam)

comme si

エン ウツ オン ウチ あて あたかも あてる ずつ さなが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