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字的意思和解釋
岸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5CB8 CJK 基本漢字
岸字概述
〔岸〕字拚音是(à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岸〕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山厈)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岸〕字倉頡碼是UMMJ,五筆是MDFJ,四角碼是2224.1。
〔岸〕字統一碼UNICODE是U+5CB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3736,UTF8:E5B2B8。
〔岸〕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岸的意思
岸 àn ㄢˋ
基本解釋
①水邊的陸地。河~。上~。兩~。
②高大。偉~(魁偉,高直)。魁~。
③高傲。~忽(傲慢)。傲~。
④頭飾高戴,前額外露。~幘(把頭巾掀起露出前額,表示態度灑脫,不拘束)。
⑤古同“犴”,鄉間牢獄。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山,從廠,幹聲。廠( hǎn,山崖),意思為水邊高起之地。本義:河岸。
2.同本義。
淇則有岸。 《詩 · 衛風 · 氓》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 《荀子 · 宥坐》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 · 李白《早發白帝城》
bank;
3.後泛指靠近水邊的陸地。
岸芷汀蘭。 宋 · 範仲淹《嶽陽樓記》
沿岸;起岸(把貨物從船上搬運到岸上)
4.比喻高位。
誕先登於岸。(誕:發語詞,無義。) 《詩 · 大雅 · 皇矣》
high position;
5.台階。
襄岸夷塗。 張衡《西京賦》
steps;
形容詞
1.高傲。
莫笑老翁猶氣岸。 黃庭堅《定風波》
傲岸(高傲,自高自大);岸異(獨特不凡);岸穀(高傲;高深的山穀)
lofty; haughty;
2.高。
充為人魁岸,容貌其壯。 《漢書 · 江充傳》
high;
動詞
◎頭飾高戴,前額外露。
[謝奕]岸幘笑詠。 房玄齡《晉書》
岸巾(岸幘。表示無拘無束的樣子)
bare foreheaded;
岸的國語辭典解釋
岸 àn ㄢˋ
詳細解釋
名
1.水邊高地。
《說文解字 · 屵部》:“岸,水厓而高者。”《詩經 · 衛風 · 氓》:“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河岸、海岸。
2.參見“岸獄”條。
形
1.雄傑、高峻的樣子。
《漢書 · 卷四五 · 江充傳》:“充為人魁岸,容貌甚狀。”
2.高傲、莊嚴的樣子。
宋 · 黃庭堅《定風波 · 萬裏黔中一漏天》詞:“鬼門關外蜀江前,莫笑老翁氣猶岸。”
道貌岸然。
岸的兩岸詞典解釋
岸字的翻譯
bank, shore; beach, coast
Bank, Ufer, Küste, Strand (S, Geol), hoch, erhaben, stolz (Adj, Lit)
bord (fleuve, lac, mer), rive, rivage, plage, grand
ガン き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