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5F99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3221212134

xǐ,sī

saai2

2128.1

U+5F99

E5BE99

HOYLO

THHY

徙字概述

〔徙〕字拚音是(xǐ,sī),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徙〕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彳歨)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徙〕字倉頡碼是HOYLO,五筆是THHY,四角碼是2128.1

〔徙〕字統一碼UNICODE是U+5F99,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473,UTF8:E5BE99

〔徙〕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徙的意思

xǐ ㄒㄧˇ

基本解釋

遷移。~居(搬家)。遷~。流~。

古代稱流放的刑罰。~邊(流放有罪的人到邊遠地區)。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辵( chuò ),止聲。本義:遷移。

2.同本義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動)

,迻也。 《說文》,移也。 《廣雅》於他。 《周禮 · 比長》。注:“謂出居異鄉也。”無出鄉。 《孟子》注:“謂爰土易居平肥磽也。”百裏 《荀子 · 成相》。注:“遷也。”武北海。 東漢 · 班固《漢書 · 李廣蘇建傳》號呼而轉 唐 · 柳宗元《捕蛇者說》非死則。霧於後。 《徐霞客遊記 · 遊黃山記》

徙倚(徘徊;留連);徙貫(遷地居住,更換籍貫);遷徙(遷移);徙居(徙次,即遷居,徙家,徙道。遷居)

move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3.改變,變化。

具生器以適墓,象道也。 《荀子 · 禮論》。注:“遷改也。”時已矣,而法不,以此為治,豈不難哉? 《呂氏春秋 · 察今》

徙意(改變意念);徙義(見義即改變意念而從之)

change;

4.貶謫。

於是孔明廢之為庶人,之 汶山。 《三國演義》

徙放(流放);徙逐(放逐);徙廢(貶謫廢棄);徙錮(貶謫禁錮);徙邊(將犯人流放邊境服勞役)

exile;

5.搬走,搬開。

其大舟。 《國語 · 吳語》。注:“取也。”叔孫已死, 豎牛因不發喪也,其府庫重寶空之而奔 齊。 《韓非子 · 內儲說上》

徙薪(見“徙薪曲突”。引申為代國家滅除災禍,戰功頗豐)

remove;

6.調職。

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 《後漢書 · 張衡傳》

be transferred to another post;

徙的國語辭典解釋

xǐ ㄒㄧˇ

詳細解釋

遷移、移轉。

《老子 · 第八〇章》:“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史記 · 卷三 · 殷本紀》:“殷民谘胥皆怨,不欲徙。”

遷徙。

徙的兩岸詞典解釋

xǐ ㄒㄧˇ

詳細解釋

1.移動。

遷徙、曲突徙薪。

2.《書》調動官職。

徙官。

徙字的翻譯

move one's abode, shift, migrate

Wohnsitz wechseln , umziehen (V)

se déplacer, déménager

シ うつ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