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字的意思和解釋
态
⼼部 共8畫 上下結構 U+6001 CJK 基本漢字
态字概述
〔态〕字拚音是(tà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态〕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太心)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态〕字倉頡碼是KIP,五筆是DYNU,四角碼是4033。
〔态〕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0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577,UTF8:E68081。
〔态〕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态的意思
态 tài ㄊㄞˋ
基本解釋
①形狀,樣。~度。狀~。姿~。形~。神~。動~。靜~。事~。情~。常~。變~。體~。生~。
②一種語法範疇,多表明句子的主語和動詞之間關係。
詳細解釋
名詞
1.會意。從心,從能。簡體字為形聲。從心,太聲。本義:姿態,姿勢與狀態。
2.同本義。
態,意態也。 《說文》。段注:“意態者,有是意,因有是狀,故曰意態。從心能,會意。心所能必見於外也。”柔遠能邇。 《虞書》。鄭注:“能,恣也,恣即態也。”人之態不如備。 《荀子 · 成相》。按:“詐態也。”盡變態乎其中。 張衡《西京賦》滂心淖態。 《楚辭 · 大招》狗偷致態。 傅毅《舞賦》寧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為此態也。 《楚辭 · 離騷》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嫋娜之態。 李漁《芙蕖》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 《淮南子》盡態極妍。 唐 · 杜牧《阿房宮賦》密則無態。 清 · 龔自珍《病梅館記》
posture; carriage; attitide;
3.情狀,神情。
覽將帥之變態。 司馬相如《上林賦》。又如:病態;情態;氣態;液態;態色(躊躇滿誌的神色);態狀(狀態;狀貌);態濃(妝扮濃豔)
condition; appearance;
4.用以表明動作主體和動詞表示的行為之間的關係 ——見“主態”
voice;
态字的翻譯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Gesinnung (S), Haltung (S), Verhältnis (S)
conduite, tenue, manières, mine (expre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