怍字的意思和解釋

zuò zhà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600D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8 畫

5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4231211

zuò,zhà

zok6

9801.1

U+600D

E6808D

PHS

NTHF

怍字概述

〔怍〕字拚音是(zuò,zhà),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怍〕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乍)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怍〕字倉頡碼是PHS,五筆是NTHF,四角碼是9801.1

〔怍〕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0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589,UTF8:E6808D

〔怍〕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怍的意思

zuò ㄗㄨㄛˋ

基本解釋

慚愧。慚~。愧~。仰不愧於天,俯不~於人。

(臉色)改變:“將即席,容毋~。”

詳細解釋

動詞

1.慚愧。

,慚也。從心,作省聲。 《說文》。按,乍聲。容無 《禮記 · 曲禮》孝子臨屍而不 《禮記 · 祭義》靈公心焉。 《公羊傳 · 宣公六年》自憎慚 《聊齋誌異 · 促織》

be ashamed;

2.麵色改變。

顏色毋 《管子 · 弟子職》。注:“謂變其容貌。”將即席,容毋 《禮記 · 曲禮》

change complexion;

zhà ㄓㄚˋ

基本解釋

〔㤉( yá )~〕心多奸詐。

怍的國語辭典解釋

zuò ㄗㄨㄛˋ

詳細解釋

1.慚愧。

《孟子 · 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愧怍。

2.麵色改變。

《管子 · 弟子職》:“危坐鄉師,顏色毋怍。”《宋書 · 卷六九 · 範曄傳》:“仍以手擊曄頸及頰,曄顏色不怍。”

怍的兩岸詞典解釋

zuò ㄗㄨㄛˋ

詳細解釋

《書》慚愧;羞慚。

內怍不已、慚怍難當。

怍字的翻譯

to be ashamed

beschämt (Adj)

être honteux, confus, changer d'expression

サク ザク サ ジャ はじ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