怗字的意思和解釋

tiē zhān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6017 CJK 基本漢字

⺖ 部

8 畫

5 畫

左右結構

44221251

tiē,zhān

tip3

9106.0

U+6017

E68097

PYR

NHKG

怗字概述

〔怗〕字拚音是(tiē,zhā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怗〕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占)組成。

〔怗〕字倉頡碼是PYR,五筆是NHKG,四角碼是9106.0

〔怗〕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1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599,UTF8:E68097

怗的意思

tiē ㄊㄧㄝ

基本解釋

平定;使服帖:“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荊。”

安寧:“田裏老安~。”

靜:“乃~然無聲。”

詳細解釋

動詞

1.平定,平服 。

怗辭(伏罪狀詞)

pacify; suppress;

2.貼近 。

怗馬(伏在馬上)

snuggle close;

形容詞

1.安寧 。

怗息(安定)

peaceful;

2.安靜 。

怗然(平靜的樣子);怗怗竦竦(恭敬肅靜的樣子);怗怗(安靜的樣子;馴服的樣子)

quiet;

zhān ㄓㄢ

基本解釋

〔~懘( chì )〕樂音不和諧。

怗的國語辭典解釋

tiē ㄊㄧㄝ

詳細解釋

平服、平定。

《公羊傳 · 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

安靜。

《太平廣記 · 卷四五六 · 餘幹縣令》:“又灌百斛,乃怗然無聲。”

zhān ㄓㄢ

詳細解釋

參見“怗懘”條。

怗的兩岸詞典解釋

tiē ㄊㄧㄝ

詳細解釋

1.《書》平定;平服。

卒怗荊,以此為王者之事也(《公羊傳‧僖公四年》)。

2.《書》安靜;安寧。

怗然無聲(《太平廣記‧卷四十六‧餘幹縣令》)。

zhān ㄓㄢ

詳細解釋

參見【怗懘】。

怗字的翻譯

observant; peaceful; submissive

ruhig, still

paisible, calme

セン チョウ テン しずか したがう したがえる とどこおる やすらか やぶ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