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字的意思和解釋
怡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6021 CJK 基本漢字
怡字概述
〔怡〕字拚音是(yí),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怡〕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台)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怡〕字倉頡碼是PIR,五筆是NCKG,四角碼是9306.0。
〔怡〕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2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609,UTF8:E680A1。
〔怡〕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怡的意思
怡 yí ㄧˊ
基本解釋
◎和悅,愉快。~色(容色和悅)。~聲(語聲和悅)。~和。~樂( lè )。~神。~悅。~目(快意於所見,悅目)。心曠神~。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心,台( yí )聲。本義:和悅的樣子。
2.同本義。
怡,和也。 《說文》公乃為詩以怡王。 《書 · 金傳》。鄭注:“悅也。”下氣怡色。 《禮記 · 內則》。注:“悅也。”有慶未嚐不怡。 《國語 · 周語》[親稚]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 《國語》怡然自樂。 晉 · 陶淵明《桃花源記》心曠神怡。 宋 · 範仲淹《嶽陽樓記》
怡心(和悅心情);怡目(悅目);怡怡(怡悅神情);怡情(怡悅心情);怡魂(使精神愉快);怡養(和樂);怡聲(猶柔聲);怡顏(和悅的容顏);怡寧(安寧)
cheerful; happy;
3.喜樂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怡,樂也。 《爾雅》眄庭柯以怡顏。 晉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怡色;怡愉(喜悅);怡裕(安樂,歡樂);怡暢(歡暢);怡蕩(怡悅放蕩);怡樂(安樂,快樂);怡穆(愉悅和睦);怡懌(愉悅;快樂)
pleasant;
4.[名]∶姓。
怡的國語辭典解釋
怡 yí ㄧˊ
詳細解釋
形
1.和悅的。
《玉篇 · 心部》:“怡,悅也,樂也。”《國語 · 晉語九》:“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禮記 · 內則》:“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
心曠神怡。
2.快樂的。
《國語 · 周語下》:“晉國有憂,未嚐不戚;有慶,未嚐不怡。”《楚辭 · 屈原 · 九章 · 哀郢》:“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名
◎姓。如北周有怡峰。
怡的兩岸詞典解釋
怡字的翻譯
harmony; pleasure, joy; be glad
Eintracht, Harmonie (S), Yi (Eig, Fam)
joyeux, heureux
イ よろこ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