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字的意思和解釋
怨
⼼部 共9畫 上下結構 U+6028 CJK 基本漢字
怨字概述
〔怨〕字拚音是(yuàn,yù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怨〕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夗心)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怨〕字倉頡碼是NUP,五筆是QBNU,四角碼是2733.1。
〔怨〕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28,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616,UTF8:E680A8。
〔怨〕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怨的意思
怨 yuàn ㄩㄢˋ
基本解釋
①仇恨。~恨。恩~。宿~。~仇。~敵。~府(大家怨恨的對象)。~聲載道。
②不滿意,責備。埋( mán )~。抱~。~言。任勞任~。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心,夗( yuàn )聲。本義:怨恨;仇恨。
2.同本義。
怨,恚也。 《說文》曰怨乎。 《論語》。皇疏:“恨也。”施行得理,謂之德。反德為怨。 《賈子道術》不怨人取之。 《淮南子 · 說山》天子甚怨。 《漢書 · 李廣蘇建傳》人怨惡其君。 清 · 黃宗羲《原君》怨頗興。 清 · 張廷玉《明史》怨憤所積。 孫文《序》
怨悵(怨暢。怨恨);怨謗(怨恨誹謗);怨惡(怨恨憎惡);怨艾(悔恨自己的錯誤);怨詈(怨恨並咒罵);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舊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rankle; grudge;
3.責怪;埋怨。
羌笛何須怨楊柳。 唐 · 王之渙《涼州詞》天下怨謗。 宋 ·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責備);怨思(抱怨迂居,懷念故土);怨責(埋怨責怪)
blame; reproach; complain;
4.譏諷。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論語》
怨刺(諷刺);怨譏(譏諷)
satirize;
5.別離 。
怨曠(長期別離;女無夫,男無妻);怨婦(喪夫或丈夫別離很久的婦人)
take leave;
6.哀怨。
樂不樂者,其民必怨,其生必傷。 《呂氏春秋》。高誘注:“怨,悲。”痛靈根之夙隕,怨具爾之多喪。 晉 · 陸機《歎逝賦》
怨切(悲切);怨咽(哀傷嗚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聲);怨情(悲怨的情懷);怨調(哀怨的曲調);怨惜(悲怨惋惜)
plaintif; sad;
名詞
1.仇恨,怨仇。
此百世之怨。 《史記 · 平原君虞卿列傳》是積怨畜禍也。 《史記 · 商君列書》舉公義,辟私怨。 《墨子 · 尚賢》
animosity; enmity;
2.怨家。
外舉不辟怨。 《禮記 · 儒行》
enemy; foe;
怨的國語辭典解釋
怨 yuàn ㄩㄢˋ
詳細解釋
動
◎責備、怪罪、痛恨。
《論語 · 裏仁》:“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史記 · 卷一〇七 · 魏其武安侯傳》:“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怨天尤人、任勞任怨。
名
◎仇恨。
《左傳 · 成公三年》:“無怨無德,不知所報。”《禮記 · 儒行》:“儒有內稱不避親,外舉不避怨。”
結怨、宿怨、以德報怨、恩怨分明。
形
◎不滿的、哀愁的。
唐 · 白居易《楊柳枝二十二韻》:“樂童翻怨調,才子與妍詞。”
怨言、怨婦、怨聲載道。
怨的兩岸詞典解釋
怨字的翻譯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beschuldigen, Schuld geben (V), Haß, Groll, Feindseligkeit (V), jdn. für etw. verantwortlich machen, tadeln (V), seufzen, bedauern (V), sich beklagen, sich beschweren, jdn. etw. verübeln (V)
rancune, plainte, reprocher, se plaindre de, en vouloir
エン オン ウン うらむ うら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