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字的意思和解釋
怪
⺖部 共8畫 左右結構 U+602A CJK 基本漢字
怪字概述
〔怪〕字拚音是(guài),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怪〕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聖)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怪〕字倉頡碼是PEG,五筆是NCFG,四角碼是9701.4。
〔怪〕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2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618,UTF8:E680AA。
〔怪〕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怪的意思
怪 guài ㄍㄨㄞˋ
基本解釋
①奇異,不平常。~誕(離奇古怪)。~事。~物。~訝。~圈( quān )。~話。~異。奇形~狀。
②驚奇。大驚小~。~不得。
③傳說中的妖魔之類。鬼~。妖~。
④性情乖僻或行為異樣的人。~癖(古怪的癖好)。~僻(古怪)。
⑤很,非常。~好的天氣。
⑥怨,責備。不~你。~罪。~怨。
詳細解釋
形容詞
◎形聲。從心,聖( kù )聲。恠曾為怪的俗字。本義:奇異;奇怪) 同本義
怪,異也。《說文》詭於眾而突出曰怪。《論衡 · 自紀》鉛鬆怪石。《書 · 禹貢》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經 · 中山經》見怪物《禮記 · 祭法》。疏:“慶雲之屬。” 奇服怪民不入宮。《周禮 · 閽人》齊諧者,誌怪者也。《莊子 · 逍遙遊》嘻,技亦靈怪矣哉!魏學洢《核舟記》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潄其間。《水經注 · 三峽》後小山下,怪石亂臥,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聊齋誌異 · 促織》
怪偉(奇特雄偉);怪物相(奇異的樣子;輕蔑、難堪的臉色);怪迂(怪異而不切實際);怪譎(怪異任性。)
bewildering; odd; strange; fantastic;
名詞
◎妖精,鬼物
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 · 述而》土之怪為獖羊。《博物誌》山高必有怪。《西遊記》
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與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devil;
動詞
1.責怪。
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 唐 ·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雖然,使後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 清 · 黃宗羲《原君》
怪責(責怪);怪恨(責怪怨恨);怪嗔(嗔怪,對別人的言語行為表示不滿);怪得(怪底;怪的。難怪,怪不得)
blame;
2.驚異;覺得奇怪。
民怪之,莫敢徒。 《史記 · 商君列傳》予怪而問之。 劉基《賣柑者言》
怪底(驚怪,驚疑);怪怖(驚異恐懼);怪疑(駭異;驚異疑惑);怪懾(驚異害怕)
wonder;
副詞
◎[口] 很,非常 ——用在形容詞、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或動賓詞組前麵,表示程度很深。
這口箱子怪沉的;經常打擾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厲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熱(很熱);怪冷(很冷)
quite; very;
怪的國語辭典解釋
怪 guài ㄍㄨㄞˋ
詳細解釋
形
◎奇異的。
唐 · 賈島《暮過山村》詩:“怪禽啼曠野 ,落日恐行人。”
怪模怪樣、奇形怪狀。
名
1.奇異、不尋常的事物。
《論語 · 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2.神話傳說中的妖魔之類。
《文選 · 班彪 · 王命論》:“震電晦冥,有龍蛇之怪。”
鬼怪、妖怪。
3.姓。如黃帝時有怪義。
動
1.驚訝、疑忌。
《墨子 · 貴義》:“子墨子南遊使衛,關中載書甚多,弦唐子見而怪之。”《文選 · 東方朔 · 答客難》:“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責備、埋怨。
《荀子 · 正論》:“今世俗之為說者,不怪朱、象,而非堯、舜,豈不過甚矣哉?”《儒林外史 · 第三回》:“論這事,隻該怪我們 金老爺。”
責怪、怪罪。
副
◎很、甚。
《紅樓夢 · 第四二回》:“眾人愛你伶俐,今兒我也怪疼你的了。”
這娃兒怪討人喜歡的!
怪的兩岸詞典解釋
怪 guài ㄍㄨㄞˋ
詳細解釋
1.奇異的;不尋常的。
奇怪、怪事、怪模怪樣。
2.感到奇怪、驚訝。
大驚小怪。
3.指責;埋怨。
責怪、怪罪。
4.怪物;妖魔。
鬼怪、妖怪。
5.《口》很;甚;非常。
這水果怪難吃的。
6.姓。
怪字的翻譯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Monster, Dämon, finsteren Geschöpfe (S), jmd. die Schuld geben, jdm. etw. vorwerfen (V), merkwürdig, seltsam, sonderbar, komisch, kurios, wunderlich (Adj)
カイ ケ あやしい あやし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