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字的意思和解釋
惑
⼼部 共12畫 上下結構 U+60D1 CJK 基本漢字
惑字概述
〔惑〕字拚音是(huò),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2畫。
〔惑〕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或心)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惑〕字倉頡碼是IMP,五筆是AKGN,四角碼是5333.0。
〔惑〕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D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785,UTF8:E68391。
〔惑〕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惑的意思
惑 huò ㄏㄨㄛˋ
基本解釋
①心疑不定,不明白對還是不對。疑~。困~。惶~。智者不~。
②使迷亂。迷~。~亂。~人耳目。蠱~人心。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心,惑聲。本義:疑惑,分辨不清。
2.同本義。
內惑於鄭袖。 《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為奴婢所惑。 唐 · 李朝威《柳毅傳》
惑眩(迷亂;混亂);惑疾(迷亂之病);惑變(迷亂變化);惑易(精神失常);惑誌(疑心);惑誤 (使人疑而誤之)
be perplexed; be puzzled; be bewildered;
3.迷惑,使…辨不清。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 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以惑愚瞽。 明 · 劉基《賣柑者言》
惑動(迷惑動搖);惑主(迷惑君主);惑術(迷惑人心之術);惑惑(迷惑);惑眾(迷惑眾人);造謠惑眾;妖言惑眾;惑世。
puzzle; delude; confuse; mislead;
4.迷戀 。
惑妄(迷於邪說);惑溺(沉迷)
indulge in;
5.迷失。
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惑失道。後大將軍。 《漢書》
lose;
形容詞
◎糊塗,令人不解。
不亦惑乎。 《呂氏春秋 · 察今》傳道受業解惑。 唐 · 韓愈《師說》孰能無惑。幽暗昏惑。 宋 ·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惑實(糊塗);惑人(昏庸糊塗的人);惑主(昏君);惑突(糊塗,疑惑)
muddle-headed;
惑的國語辭典解釋
惑 huò ㄏㄨㄛˋ
詳細解釋
動
1.迷亂、欺騙。
《三國誌 · 卷八 · 魏書 · 張魯傳》:“造作道書以惑百姓,從受道者出五鬥米,故世號米賊。”
蠱惑、誘惑、妖言惑眾。
2.奇怪、懷疑。
《論語 · 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太平廣記 · 卷四八八 · 鶯鶯傳》:“求之,則終不複鼓矣,以是愈惑之。”
疑惑。
名
◎疑難。
唐 · 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惑的兩岸詞典解釋
惑字的翻譯
confuse, mislead, baffle; doubt
doute, soupçon, confusion, leurrer, égarer
ワク コク まどう まど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