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60D5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44225113533

tik1

9602.7

U+60D5

E68395

PAPH

NJQR

惕字概述

〔惕〕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惕〕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忄易)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惕〕字倉頡碼是PAPH,五筆是NJQR,四角碼是9602.7

〔惕〕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D5,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789,UTF8:E68395

〔惕〕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惕的意思

tì ㄊㄧˋ

基本解釋

戒懼,小心謹慎。警~。~懼。~~。~厲(心懷戒懼。亦作“惕礪”)。

疾速:“一日~,一日留”。

詳細解釋

動詞

1.形聲。從心,易聲。本義:害怕,放心不下。

2.同本義。

,懼也。 《玉篇》,敬也。 《說文》若厲。 《易 · 乾》。鄭注:“懼也。”豈不使諸侯之心焉。 《國語 · 楚語》。注:“懼也。”無日不,豈敢忘職? 《左傳 · 襄公二十二年》行人皆怵 李白《古風五十九首》慚懼。 唐 · 李朝威《柳毅傳》

惕息(憂心戒懼,不敢喘息。形容恐懼到了極點);惕惕(憂心戒懼;憂勞);惕 慮(戒慎謀慮);惕心(心有所懼)

be on the alert against;

3.憂傷。

血去出。 《易 · 小畜》。虞注:“憂也。”抱拙終身,以死誰 柳宗元《乞巧文》

惕然(憂慮的樣子);惕想(憂思)

distress; sad;

名詞

姓。

惕的國語辭典解釋

tì ㄊㄧˋ

詳細解釋

小心謹慎,隨時警覺。

《易經 · 乾卦 · 九三》:“君子終日幹幹,夕惕若厲。”《文選 · 潘嶽 · 悼亡詩三首之一》:“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

警惕。

惕的兩岸詞典解釋

tì ㄊㄧˋ

詳細解釋

小心謹慎。

警惕、惕厲、怵惕、夕惕若厲。

惕字的翻譯

be cautious, careful, alert

vorsichtig, wachsam (Adj)

prudent, circonspect

テキ チャク おそれる つつしむ うれえ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