惷字的意思和解釋
惷
⼼部 共13畫 上下結構 U+60F7 CJK 基本漢字
惷字概述
〔惷〕字拚音是(chǔ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惷〕字結構是上下結構,可拆解為(⿱春心)組成,造字法是形聲。。
〔惷〕字倉頡碼是QKAP,五筆是DWJN,四角碼是4033.6。
〔惷〕字統一碼UNICODE是U+60F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823,UTF8:E683B7。
惷的意思
惷 chǔn ㄔㄨㄣˇ
基本解釋
①形聲。字從春從心,春亦聲。“春”義為“春季三月,植物瘋長”。“春”與“心”聯合起來表示“心野”、“春心萌動”。本義:春心萌動。
②同“蠢”。
詳細解釋
1.騷動。
《説文•心部》:“惷,亂也。《春秋傳》日:‘王室曰惷惷焉。’”《玉篇•心部》:“惷,擾動也,亂也。” 按:《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作“惷惷”。
2.愚蠢。同“蠢”。
《戰國策•魏策一》:“寡人惷愚,前計失之。”《淮南子•氾論》:“愚夫惷婦,皆能論之。”高誘注:“惷亦愚,無知之貌也。”《漢書•刑法誌》:“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惷愚。”顔師古注:“惷愚,生而癡騃者。”
3.厚。
《説文•心部》:“惷,厚也。”
惷字的翻譯
wriggle; stupid; silly; fat
シュン